今天姑姑几个哥哥姐姐暑假过来玩,我这个老爸就被下岗,所以一吃好饭就继续来更新。前面说到面店老板就想起一个冷笑话讲给大家听,这面店老板是我客户,现在也成为很好朋友。这位朋友很勤奋也上进,大家知道切面店的生意是必须早上2、3点钟就要起来,赶在6、7点钟之前加工出来产品送往早点店和一些工厂食堂,晚上又要守店守到8、9点钟,平均一天睡觉只能睡5、6小时。但是这位朋友很专注他的面条事业,每天在加工面条的时候都会研究面条口味,不仅整个小镇的人都很喜欢他家的面条口味,而且他还研究出不同阶段年龄口味的面条,特别是儿童营养面条,我们家的小孩很喜欢吃,时不时都想吃他家的面条。
他平时不修边幅,说实话这个行业也没办法收拾边幅,因为不用多长时间就浑身脏兮兮。以至办交易的时候,要见银行信贷老师,还特意去买了一见衬衫和一双皮鞋。其实买_F_子更多的原因是为了小孩进幼儿园,这个小镇人口不多,镇上小孩基本都能上幼儿园。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为什么突然学校规定必须有本镇的_F_子才能报名读书,如果没_F_子就必须托关系打条子才能Jin_qu读。无论是多富的人家还是多穷的人家,小孩在这个家庭永远是主角。小孩读书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一早他忙好后就带小孩拿上《_F_屋产权证》其他证件,兴高采烈去幼儿园报名,轮到他的时候幼儿园老师把《_F_屋产权证》反反复复看过,有看了看他,让他拿出购_F_发票和契税单。看到他气呼呼经过我公司,我赶紧出来问他怎么了?他把经过讲给我听,我听了哈哈哈大笑起来,我拉着他到玻璃门让他看看自己,和流*汉有什么区别,还好意思生别人气。他看了也笑了起来说:“等我事业做起来,我就用钱把幼儿园门口封起来,看他们还会瞧不起我。”的确,可以瞧不起四条tui的猪,不可以轻视两条tui的人。现在这位朋友拥有一家酒店,和一家很大食品公司,我经常还和他开玩笑问他什么时候用钱去封幼儿园的门。他说_gan谢他都来不及,要是没有他们当年的侮辱也没有今天的成就。
说到读书有忍不住多说几句,60年代的人是最悲哀的,盼异地高考和户籍放开盼到小孩大学毕业都没盼到。接下来又是70年代和80年代的悲哀了,我公司很多员工在这边没有_F_子,小孩不是在家里被做留守儿童,就是在这边读农民工子弟学校。父M_在这个城市靠自己勤劳劳动生活,被贴“农民工”、“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等等标签也就算了,因为这个命运的安排,可是孩子这么小也同样要被贴上“农民工子弟”、“流动人口子弟”、“流动人口子弟”等等标签,这和以前奴隶社会里,奴隶生出小孩就是奴隶有什么区别,真心希望这一届政府有所作为,改善民生能真正落到老百姓的头上。本来说好这个帐号不谈政治,可是这个时代政治和经济很难分开。如果编辑觉得这一段不妥当可以删除了,谢谢!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