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屯堡是目前贵州最大的一个屯堡。天龙屯堡最早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名叫饭笼驿。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素有“滇之喉、黔之腹”之称。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颖川侯傅友德为帅,率三十万大军征讨盘踞在云南的元朝余部——梁王。明军获胜后,朱元璋决定把大军留下,沿云贵高原咽喉要道次第布防,垦田屯兵,并把军士家属迁徒至此。僻远的贵州就这样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集团移民,难以计数的无名山坡、村落从此被冠以卫、所、屯、堡、关、哨一类极富军事色彩的地名(象我们在黄果树游览的“滑石哨”也是其中之一),天龙屯堡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了起来。
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天龙屯堡古镇更名为“饭笼铺”,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x,这里依然是清廷的驿站和屯兵重地。本世纪初,天龙的几位有名乡儒_gan觉饭笼铺的“饭笼”二字不雅,经提议,取天台山的“天”,龙眼山的“龙”二字为村寨之名,这就是天龙屯堡“天龙”二字的由来。
天台山,位于平坝县城西南13公里滇黔公路右侧2公里处。它就是我们下午所要游览的第一处景观。天台山不高,不险,在山下仰望,好象也看不出特殊之处,甚至于天台山的山门,都稍显寒酸了些。
天台山的登山路都是石制的台阶,而且山上的植被相当茂密,不会让登山人有大汗淋漓之苦。半山处可以看见一棵千年古银杏树,据说之前本来是有一公一M_的,很可惜M_的在五十年代大炼钢铁时被砍伐掉了,现在只剩孤零零的公树了。据说这棵银杏是当年一位叫做“白云僧人”的方丈开山时所栽,到如今有500多年了。古树虽经岁月,却依然青枝绿叶、果实累累。树干粗壮的,需要三个人才能He抱。
银杏古树后面的山体缝隙上,可以看到一处奇怪的景观:一片片薄薄的石片,整齐如砌的砖墙一般,从山yao一直排布到山上。不知道这是人为还是大自然的神功。
古树右侧的石壁悬崖上刻有“大观在上”四字,据说是明代所留,它提醒我们:“更美的景观还在上面。”
上山需过四道山门,两个月台。原来我们从山下上来时遇到那个简陋处并不是山门所在。过银杏树后再往前走,才是第一道山门,门楣上写着“黔南第一山”五个大字。这座山门由石头堆砌而成,通体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显得古朴而幽静。
再往前走不远,就是第二道山门了。照比第一道山门,这一座要j致许多,是由白色条石砌成的牌楼式山门。门楣上有“天中之天”四字,两侧有对联:“九天星宿山前现;一轴烟霞门外搜”。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