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他结束休假回到报社上班。大约是在下午4点左右,报社突然接到新华社的电传,滨海籍的开国少将张国川因病在燕京逝世。张国川是滨海唯一一个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解放后又曾经担任过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所以,他的逝世,对于滨海媒体来说,无疑要配He新华社电传通稿做一个shen度哀悼x宣传报道。
不过,这种报道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将张老将军的相关履历和资料复述一遍,然后将官方的评价附在后面就足矣。
这种稿子原本该胡勇写,但胡勇却去了橡胶厂采访。张纲想了想,便将这事儿交给了安在涛。
安在涛对照着新华社的电传通稿和从市委研究室以及史志办弄来的关乎张国川的履历和资料,很快便写出了一篇不到1000字稿子。写完稿子,张纲让他直接找总编室的赵策审稿。因为这种稿子多是例行公事,赵策也没太在意,只是匆匆扫了一眼,然后签好字嘱咐他去找值班的黄总签字就可以上版了。
新闻部业务主任、总编办、值班总编,这三道审稿程序走过也就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安在涛在稿子上签好自己的名字,就拿到了编辑中心。不多时,头版编辑就做完版面出了小样,小样又走了三道审稿签字的程序,完了就算是终结定稿。
拿到编辑中心主任、责编、校对和黄总先后签字的小样,今天的工作宣告完成,安在涛安心地下班回家。
安在涛刚刚起床,早早就出了门,他跟夏晓雪约好去新开的雍和豆浆店去吃早餐。只是两人刚要了两碗甜豆浆和一份锅贴正准备开吃的时候,他的传呼机就响了。
竟然是报社总编办的电话,安在涛心头不由一跳,突然有一种不良的预_gan。匆匆找了个公用电话回了过去,电话那头赵策的声音明显有些惶急和震怒,“小安,你是怎么搞的?你这回闯祸了,完了,出了新闻事故**”
安在涛无力地放下电话,面色变得有些Zhang红。他跑到路边买了一份晨报,在他写的那篇“开国少将张国川逝世”的稿子中,第一段的“帽”果然出现了问题:“新华社燕京8月17日电原军委工程兵顾问张国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没有语法错误,也没有错别字,只是张国川的年龄是86岁,而不是报纸报道上出现的89岁。
安在涛眉头紧皱,心里疑惑道,“我写的是89岁?可我分明记得是86A,怎么回事**”
“不对,这事不对。”安在涛咬了咬牙,回过头来正好望见夏晓雪那张担忧的俏脸。
“晓雪,没事,你不用担心,你自己先吃吧,我马上赶回报社去。”安在涛匆匆而去。
没错,这便是所谓的媒体新闻事故了。
媒体新闻事故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政治**故,二是事实**故,三是技术**故。顾名思义,第一种是在重大政治x报道中出现了某种错误,一如这一次滨海晨报的报道;第二种是虚假新闻,记者虚构事实造成社会不良影响;而第三种就是因为审稿程序不严格,出现了错别字之类。
毫无疑问,这一次的事故是政治**故。涉及开国将军,这事儿一旦查实,不要说采写报道的记者安在涛了,就算是滨海晨报总编黄泽名也难辞其咎。一大早,宣传部副部长张锦岭就怒气冲冲地一个电话将黄泽名提留到了宣传部。而之后不久,市委办、宣传部办公室、新闻出版局都先后通知滨海晨报迅速成立事故T查小组查明责任人,并停刊等候处置。
安在涛面色铁青地赶回晨报,赵策已经等候在新闻部的办公室。一大早,几乎所有的记者都赶了过来,人人脸上都一片凝重。马晓丽脸上挂着shenshen地担忧,望着安在涛轻轻叹了一口气。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