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考场——回忆
说到考试,我想先说说我求学的经历。我上学时经历的困难和条件之简陋,是现在80后、90们无法想象的。我上小学时,已经9岁了,为什么这么晚上呢,主要是刚实行生产责任制不久,我们这里家家种棉花,种棉花是很占人手的,父M_整天在地里忙,没有人照顾D_D。所以,我从7岁时就参加劳动了,具体工作是照顾小我5岁的D_D和割草放羊。
我们村算一个比较大的村,有一处专门的院落作为学校,这条件相当不错了,只不过所有的_F_子都只有窗户框,没有了窗户,冬天一刮北风,特别冷。至于课桌,就是几块砖头,摞起来再搭一块木板,凳子要自己带,或者自己找几个砖头垫起来坐。当时,一个老师教一个年级,譬如,一年级教我的是李老师,李老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音乐、体育课_geng本没有设,设了也要李老师教的。老师都是民办的,家里都种着七八亩棉花,所以一年中春天、夏天和秋天,我们都要有一段时间帮老师干活。春天要帮老师种棉花,用小铲子挖个坑,把头一天泡好的棉种放Jin_qu,过几天后还要帮老师把发芽的棉种从土堆里扒出来;夏天主要是过麦时,帮助老师收麦子,因为当时力气小,不可能会割麦子,主要是把割倒的麦子收起来,等着大人用绳捆好;秋天就是帮助老师摘棉花了。家家都挺忙,为什么要帮老师呢?那时的老师很厉害的,谁要是不帮老师干活,平时准挨揍。老师都打学生,不管男老师和nv老师,我们的李老师还算好的,平时不怎么打,不过,他真要恼了,一脚能把学生踢出老远。在学校挨了揍,可不能告诉家长,倒不是家长会到学校兴师问罪,而是保准还会让老爹老娘再打一顿。在当时的家长来看,老师打学生是天经地义的,这就像地里长的庄稼要经常修理,不修理怎么能长成材呢。如,我爹就赶上一个年关,很认真地拜访了李老师,给老师拿了一瓶好酒,意思呢,就一个,以后只要我不听话,就狠揍。
印象最shen的是,上到小学5年级时,因为要去另外一个村上联小,学习一下子抓得紧了,让我们上晚自习。上晚自习,当时可没有灯的,就每个人自制一个煤油灯,一般是用玻璃瓶做的,也要用铁盒的,造好后,自己提着拿到学校,点上时,要自己用纸卷成一个长长的纸筒,tao在煤油灯上,否则坐把眉毛和脸蛋全熏黑了。那时的冬天特别冷,D着厚厚的帽子,穿着厚厚的棉鞋,但手、脚、耳朵,照样会疼了,Zhang得老高,有的还会冻脸,冻得像紫茄子一样难看。一般情况下,上完一个晚自习,鼻孔里全是黑的了。]
大家都穷,都不讲穿D,一个冬天基本都是一身棉_yi,都不洗,yao带是用一个布条一扎,也不穿袜子,更别说洗脚了。但总体来说,并不是很脏,因为什么呢,当时没有工业污染呀,清清的水、蓝蓝的天,细细的黄沙。我们那里是有名的黄河故道,沙土层特别厚。当地的习惯,冬天洗了棉_yi后,就摁到干燥的沙土里反复地揉搓,搓上一大会,就半干了,有点现在干洗的样子。谁家要是生了小娃娃,_geng本不用买Niao布,而是到村西的沙土岗上,拉回一车干燥的沙土,放到屋里,用东西挡起来,再用布做一个土布袋,填上沙土,然后把孩子塞到里面,只露一个上半身。这样,孩子拉和Niao全在里面了,脏了,把沙土倒掉,再换新的,简单、健康、省钱、环保。这里我这个年龄的孩子基本上都睡土布袋长起来的。再说大人,说实话,那里大姑娘、*i妇,是比较爱干净的,花点钱,买点草纸擦屁gu,像我们全是用土坷垃和砖头,擦得还很干净,没有听说得过痔疮的。
拉拉杂杂的,继续说,我上完5年级,又到三里地之外的联小去上了一年,走读,真正的走,每天天不亮,就几个小伙伴相互招呼着走着去上学,风里雨里受了好多罪,就不细说了。不幸的是,我们联小的一个老师,非常暴力,经常变着办法地揍学生。譬如,如果谁考试不及格,让站成一排,他拿着条帚疙瘩一阵乱打,谁要是敢躲,就马上揪出来,重点照顾,有时打累了,就让我们相互打,谁打得响,谁先回去。这个老师,还非常爱叫学生到台上写黑板,好多会的题,一到台上,大多都忘了。这时,他就用红笔在学生肚皮上画一个小王八,并且不允许下面笑。写到这,大家不要误解,以为我们会恨这个老师。这不会的,当时大家都挨揍,不觉得丢人,再者,这个老师教书水平还可以,很会讲故事,算是很好的一个老师。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