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星期,我收到保险公司寄来的一封信。打开一看,信上说由于这次事故,保险公司决定终止我的投保,一周后我的原本远未到期的汽车保险将被停止。我急忙给王先生打电话,他解释说保险公司的否是这样处理的,我只能以更高的费率重新购买保险,别无选择。即使我再购买其他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率也会提高,因为保险公司之间都是联网的,其他保险公司可以查到我的事故记录。无奈,我只好请王先生给我重新办理保险,这次的保险费提高到了300多美元。
我在美国送外卖第六章第二部分
很快2004年就过去了,刚jin_ru2005年一月,餐馆里的帮炒,那个我们称为小弟的人就辞工了,王彼得说小弟的姐姐找了一个男朋友,也是福州人在美国开餐馆的,小弟就要到那个人的餐馆里去打工了。小弟走了以后,王彼得没有马上找来新的员工来做帮炒,他临时做了帮炒。王彼得从十四岁就在美国的中餐馆里打工,所以什么活儿都会干。在美国这不稀奇,所有中餐馆的老板都会做餐馆里的各种活计,因为他们都是从打工的开始一步步做起来的,尤其是在外州的小的中餐馆,老板都不是甩手掌柜,他们都要在餐馆里做着一份工。所谓“外州”,在美国东部就是指纽约以外的地方,这些地方的中餐馆都是为当地人_fu务的,那里的华人很少,主要的顾客就是美国人。而在纽约的唐人街那就不同了,那里的范围很大,占据了好几条街道,很多中餐馆的顾客不仅是美国人,更多的是中国人,有的是已经几代人都在美国的了,他们或者有绿卡,或者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了美国人。还有更多的人是来自福州周围地区的偷渡客,他们有的就在纽约唐人街打工,有的则在外州的餐馆打工,但是会定期来到纽约,所以,纽约唐人街的中餐馆,就是这些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了。
不久,王彼得招来了一个来自福建连江县的nv孩。这nv孩我们都称她小陈。听老板娘潘淑琴说小陈26岁,高中毕业,在国nei做了几年工后偷渡来到美国。此前在其他餐馆干过,算是熟手。在这里小陈做企台。能做企台自然英语还算可以,因为接听叫外卖的电话是企台的一项工作nei容。小陈来之后就住在王彼得家地上一层的最后一间卧室,和我一样也是一个人住一间。她看上去蛮像一个大学生,D着一副眼镜,_yi_fu并不鲜Yan,显得规规矩矩的一副打扮。她还很喜欢说话,不像原来的那个小弟一天几乎不说一句话。从此餐馆里再不像以前那样大家都是沉默着干活,而是总能听见小陈*着那不怎么好听的嗓音嚷来嚷去的。虽然这小陈看上去不大讨餐馆里别人喜欢,但是对我来说,小陈接听叫外卖电话的能力比老板娘潘淑琴强多了。潘淑琴只是初中毕业而已,英语很差,听客人说菜名能够听懂,对于客人讲述的送餐地址就可能听不清楚了,她最弄不清的是英语的4和5,由于发音接近时常搞混。这样最容易出现的结果就是我送外卖时会送错门牌号,使没有叫外卖的居民或者产生警惕盘问我,或者干脆拒不开门,让我无所适从。有的道路是中间断开的死路,门牌号4和5的区别会恰巧分别位于中间断开的道路两端,害得我要再次给餐馆里打去电话,找王彼得让他给客人在打电话询问地址,然后要绕行才能找到正确的地址,这样可能使客人_gan到不满,有时候会影响我的小费收入。还有的道路刚好因为门牌号只有4没有5,潘淑琴却又把门牌号误听成5,让我找来找去找不到地址,为此延误送餐半个小时甚至更多,造成有的客人不满退掉了外卖,我只能是白跑一趟。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经常发生,因为以前叫过外卖的客人,他们的地址都会被电脑自动储存,只要客人在打电话叫外卖的时候刚报出来地址的一部分,其全部地址就会在下拉框中显示出来,潘淑琴即使没有完全听明白,也不要紧了。小陈第一次和我打招呼叫我老王。我很奇怪,问小陈,
“你怎么知道我姓王呢?”
“咦?你们北方人一般都姓王的呀!”
“A?北方那么大地方,大家都姓王?亏你想得出来!你傻不傻呀?”我开玩笑说道。大家在一旁听了都哈哈大笑。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