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美国访华代表团要来尽T,头天来了,孙总宴开两桌,热情款待,吃完饭,代表团和我的同事们开会到半夜,充分交换了意见,总结起来就是:投资人完全想按照互联网企业的思路来“协同”,并且特别积极地想给孙总叠加优质的行业资源。但是我老板听了以后觉得不乐观,孙总这半只脚刚kua进互联网界,还蒙圈呢,就定这么激进的目标,He适吗?但是我老板转念一想,干企业嘛,就是这么回事,你要干就得按规律干,你要是说,我边干边看,那你指定干不好。小堂叔的企业为什么干的好,还不就是道路坚定,目标清晰,所以*这都不好说,看投资人和founder的“化学反应”吧。
话说互联网界融资这种事A,我老板也是头一次接触,他也是边学边干,但是我觉得老板反应还挺机敏的,就是总能随时T整自己的想法,不会死抱着自己的观念,而且还能把新观念和老观念结He在一起。就比如孙总这个融资,其实在“传统投行”业里,企业融资是一大块业务,发gu发债都算融资,就按程序招gu,兜售债券就可以,没什么多废话,但在互联网界,他的同学们都提醒他,投资人和founder的“化学反应”特别重要。
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界的vc风险大A,就算是b轮,c轮都可能投黄了,_chicken_飞蛋打,记得之前我讲过某人1500万美元b轮灰飞烟灭吗?所以,投资人不信任founder就不会投。反过来,互联网企业估值高,收益大,但一步不能错,同样的企业,人家一年融两轮,你一年融一轮,人家就可能成了“京东”你就只能当“一号店”。所以,founder一定要挑能帮到自己的投资人,而且要尽量避免投资人的干涉—记得小黄车的90后创始人是如何反抗投资人,坚决不跟摩拜He并的吗?
所以,我老板在提前安排议程的时候,跟孙总商量,尽T之前是不是先安排一个“管理层陈述”会议,双方系统x地沟通一下?要不一帮美国人冲过来就开始尽T,是不是有点突然?孙总马上答应了。
我老板赶紧跟孙总解释说,一般“管理层陈述”都是尽T完成才安排,陈述的目的是回答尽T中发现的问题。所以这其实是非常规安排。孙总说,没事,挺好,他本来也想着,让美国人给公司的小年轻都讲讲,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都听听美国融资是怎么回事—所以,也别“陈述”了,最好“互相提问”!我老板就笑说可别暴露了短板,孙总就特别坦*地说,不怕暴露就怕不暴露,有啥丑话都说在前头,挺好!
既然这样,那就先来一轮真刀真枪的“互相提问”吧。我老板心里是觉得美国团队比较娴熟,一定会利用这种安排玩一把谈判的艺术,压价或者怎么着,但是他也不为孙总担心,因为,惹毛了孙总,孙总不融了,还是美国人吃亏。所以—都别废话,干就完了。
唉,总之,敲了这么一大篇,都在说彼此的心理*一点剧情都没有,哈哈,大家不要烦A
第二天开会,酒店会议室是提前预定的,因为要用到同声传译系统,我们办公室不支持这么高级的设备*费用嘛,孙总和tom先生一人一半儿。
ca播一句,融资过程发生的费用什么的,都是事先说好的,三方各花各的,美国团的费用他们自理,暂时先在我这里记。租辆宾利两个大佬一起用,费用平摊,奥德赛的费用算美国人的,平时吃饭,给他们叫餐什么的,我都记账,也算他们的*他们不是带了会计师吗,临走的时候跟我对了一次帐,然后从美国开了支票给我们。算的特清!
开会两边各有一个谈判代表主持会议,中方是总经理,美方是哈莉贝瑞,就那个公关顾问。上来孙总先介绍公司情况,讲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什么小额灵活,解燃眉之急,中国的信用体系覆盖小,大批用户没有信用所以借不到钱,互联网金融正好覆盖了这些人,比如大学生想买个水果手机,可以分期之类的*都是正面意义吧。
然后那边tom大佬也讲了讲,主要介绍了自己在美国投资的业绩,尤其是paydayloan、互联网企业和次贷证券这几块。然后双方都表示了对对方的欣赏。可以理解为互相致意的一轮。
接下来就是美国的谈判代表主持,她直接说:我们谈点实际的好不好。比如,运营?利率?坏账率?获客成本?还有中国的监管情况?我们想请贵司负责销售、运营、风控的xx、xx总监回答。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