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说:先同你们说说这器物,这种东西叫暖炉,有三种类型,比这个小的无提梁的叫袖炉,以前人家放在袖子中取暖的;这个叫手炉,拎着或放桌上暖手的;比这个大的就是放地下暖脚的叫脚炉。据说是开始于唐代,流行于明,盛行于清,我看过的有明晚期和清早、中、晚期以及民国时期的,至于唐和明早、中期的我也没见过,只是听同行说过有。为了省材料及拎着轻便,暖炉的做工很考究,特别是脚炉,脚放在上面不能瘪,易瘪的脚炉想想也知道肯定没人喜欢。我们小时候拎的竹编的火篮子就是由这个演变而来。再说说这个张鸣岐,据说此人是明晚期制暖炉的第一高手,不光工艺美观,而且不烫手,事实是什么样没有考研过,但器型之美是可以肯定的。当我看到他的人名款识时就生疑了,这么难得的东西就这么轻易被我们所得到了?不太可能!我就想,希望它是个旧仿,但是越看我越失望,越看越不真,越看越是个现玩。
说到这,高强起身倒水去了。凭空受此打击,我和老三面面相觑,我的心情相对于老三要好点,因为我只是个刚刚入行的学生,老三就接近于呆若木_chicken_了。
等高强倒水回到八仙桌旁时,我央求他说,“强哥,你给我们讲讲这货假在哪吧,让我们也见识见识。”
高强喝了几口茶水继续说:先说说第一个疑点吧,器型过于美观。暖炉这种东西是日常生活用品,不是把件,也不是摆件,试想一下哪个人买回一个暖炉而弃之不用?难道他们当时就知道这玩意以后会值大钱特地埋在地里头留给子孙?这显然不符He正常的逻辑思维。再看看这个手炉,基本上没有被使用过的痕迹,虽然我打心底里佩_fu这炉子作旧的技术,但它掩饰不了未被使用的事实。仅凭这点不能就说这炉子是仿品,世上的事说不好,有可能就是没有被使用过呢。但第二个疑点让我进一步怀疑这暖炉开不了门。张鸣岐是明晚期人,那时暖炉的炉身基本上都是素身,少有纹饰,就算有也是很简洁的雕凿纹饰,没有后来清朝的j细。暖炉身有j细的纹饰是从明末清初才开始慢慢地流行起来的。后来有很多仿者,不明这个道理,仿了一些张鸣岐的暖炉炉身带有j致纹饰,我在古玩市场和朋友那都见过,所以我希望它是个旧仿,不管如何总能值几个钱。
说到这,高强ca开话题问了老三一句这炉多少钱收的,老三说十二块钱,高强听了也没说什么,继续给我们讲暖炉的事。
高强说:最主要的身份疑点当然还是工艺问题,我用放大镜看后得知,此炉就是现仿。老暖炉是手工艺人用榔头之类敲打而成,但是这个炉子明显是浇铸件,是用以前的旧炉压模仿制来的,虽说有一点錾刻的V型痕迹,但太过于模糊,很容易就能看出不是真的錾刻工艺,而是浇铸品。特别是底部的人名款识,就更假了,没有任何明显的刀刻遗留痕迹。再说说炉子上的铜锈,锈迹没有老货那种自然的均匀_gan,让人越看就会越不舒_fu,只能看几眼,不能多看,这点你们以后看多了就熟能生巧不难辨别真假了。收老货也没什么大窍门,就是要多看多想多听多整理。按理说,老三看老铜件也看了不少了,这次吃药上当还是不应该的,肯定是大意了,心想乡下人的东西不会有假,胆子就大起来,看东西也失去了仔细,心太急,总想着有钱挣了。
高强的分析让我佩_fu得五体投地,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光是古玩知识,而且我觉得高强最后这句说老三的话也很有道理,老三当时确实也有些大意,从听饭店老板说起,到去许多福家看货,砍价,一关一关地走来,所有的戒心与警惕都弃之脑后了。事后仔细想想,就整个买货过程来看,疑点还是颇多的:比如许多福说他不敢下水洗炉子;比如说当地买卖老货的事非常频繁;再比如说许多福的老婆就那么轻易地三言两语就劝定了自己的老公把货卖给我们**
说到这,我就想模仿一下这次踩地雷吃药的经过——
人物:许多福,老三,谈古,作假者或者说是兜售膺品者A,许多福老婆。关于饭店老板没有实据可以证明他是个托,姑且把他排除在外。
事件(埋地雷):A找到许多福说,“想搞钱不?”许多福做_F_子正缺钱,当然想搞钱,这还用问。A就说,“我有个现仿的暖炉,你把它埋到你家老宅基地里,然后趁人多时挖出来**”许多福难免会有担忧,“这样行得通吗?”A安慰他说,“保准行得通,我都做过N次了。”云云之类,此事就算妥了,依计行事。东西埋了,也挖起来了,然后迅速传言开来,收老货者自然也就闻风而至**来了一批人,可能嫌价高,没要,也可能吃不准行情不敢要;来了第二批人,或许看出了个中名堂,没点破,走了**之后,我和老三来了,撞在枪口上,一大意,收了走人。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老三也想得明明白白了。想明白的老三很生气,怒火冲天地对我说,“谈古,明天我们就去找许多福把钱退回来!”
高强瞪了老三一眼说,“你以为人家是你什么人A,说退货就退货?你算老几。”
老三说,“货不真当然要退了,走到哪这理都说得过去。”
高强冷笑了一下说,“买货时人家告诉你这东西是明朝的还是清朝的?”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