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乾隆去了山西风流快活,留在北京城中的弘晳果然更加活跃了。他办的大字报,基本上是三天出一期,臭完了雍正和乾隆,便开始在报纸上阐述他“虚君共和”的治国理念,号召大家制定宪法,组建议会,限制君权。此理论一抛出,其轰动效应远远超过了前面的桃色新闻,最受启发的,当数众多的宗室子弟。

满清入关之初,清朝的政治体制并不是“君主集权”制,而是使用努尔哈*创立的“八王议政”制度,皇帝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简单说,就是满洲八旗各出一个代表,组成八人议会,这个议会拥有否决权,可以否决皇帝的指令,甚至否决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同样,皇帝也拥有否决权,也可以否决议会做出的决定。这样,双方互相钳制,凡事都要商量着来。

但到了顺治初年,“八王议政”就议不下去了,毕竟皇帝手握兵权,他不想再让你议政,只需令一群刀斧手把议会一围,大刀片架在议员的脖子上,让议员们自己选是要脑袋还是要议政权?就这么着,“八王议政”制度被废除,清朝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模式。当时顺治也没做的太绝,八位议员放弃权力后,得以保留了世袭的“议政王”封爵,以及高额的俸禄,此即后世俗称的“铁帽子王”。

至乾隆时代,当年八位铁帽子王的后裔生息繁衍,少说也有几千人了,再加上康熙一朝夺嫡失败的那些阿哥们的后代,比如弘晳这样的,凑一块就形成了一gu势力庞大、错综复杂的宗室力量。这些人手里虽然没有权,却是身份高贵,而且手里都有俩钱。弘晳的“虚君共和”论一经抛出,立即得到了这些人的响应,特别是一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头脑一热,便又做起了“与君分权”的美梦。但是,这些人想归想,真正去实施的暂时还没有。

这些宗室子弟都是有钱也有闲的人,日常生活主要nei容就是四个字:吃喝玩乐。比如唱戏,斗狗,搓麻,练武功,搞,反正都是些穷人玩不起的项目。弘晳用大字报发表了他的“虚君共和”理论后不久,就开始在家里组织宗室弟子们开各种派对,今儿唱戏,明儿搓麻,后天再弄个斗狗比赛什么的。每个派对,娱乐之余,参与者自然而然都会说起眼下最热的“大字报”,以及“虚君共和”这些话题。每逢此时,弘晳往往不怎么接茬,但是通过旁敲侧击,察言观色,谁支持,谁反对,谁有胆子玩政变,他却都已了然于Xiong。

转眼到了1737年十月末,这时寒风乍起,冬意初显,弘晳觉得时机已到,某天晚上,他以庆祝生日为名,邀请了他认为最有可能上他贼船的六个人,去他的理亲王府一块吃饭。这六人分别是弘昌、弘普、弘晓、弘晈、曾图南、俞大奇。弘昌和弘普是贝勒,弘晓是亲王,弘晈是郡王,这四位时年都是二十来岁年纪,也都是乾隆长期排挤打击的对象。曾图南此时在九门提督大营中任职管带,手里有一定的兵权,因其父曾静被乾隆冤杀,故非常仇恨乾隆。愈大奇是广东人,家里是大资本家,此人时任nei务府总采购,曾留学英国法国,接触过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故十分崇拜弘晳所提出的“虚君共和”理念。

等人都到齐,弘晳毫不废话,开门见山宣布了他就是“虚君共和”论的创始人,接着又说出了他的想法,希望在座的六个人能和他共同努力,把“虚君共和”的理想变成现实。这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密谋政变,在大清朝叫做“谋逆”,在法律上属于十恶不赦之罪,若失败,凌迟处死不算,还要株连九族。听了弘晳所说,当时在场的没有一个应声,都吓的脸上变了颜色。

见没有人愿意上贼船,弘晳又抛出了一个更大的诱惑,他说搞“虚君共和”这个项目,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夺权,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是为了天下几万万的黎民百姓。只有把不“受制约的权力”装进笼子,我们的社会才能持续繁荣,老百姓才能真正幸福。不论成败,参与这件事的人,都将流芳百世,成为为后人所敬仰的大英雄,就算到不了孔圣人那份儿,至少也能与范仲淹、文天祥看齐。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史上最强猛男——乾隆皇帝》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罗大拿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史上最强猛男——乾隆皇帝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