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琴,你来过这边吗?”我试探x地问。
“没来过,不过北京的很多胡同我都去过。有名的苏州胡同、灯草胡同**都看过了。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天胡同都承载着北京的历史。”晓琴不愧是研究生毕业,比我在北京多呆了几年也了解多些。我们在昌平上学,那里是北京的郊区了,最著名的莫过于埋葬皇上的十三陵和与现代的伟人相关的十三陵水库了,胡同几乎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而了解真正的北京还真得去看看胡同。从昌平到城里,我们都叫“进城。”联系昌平和城里的唯一直线工具就是345路汽车了。“345的路,我们的路。”
晓琴见我听得认真,就有些显摆起来了。可惜,路程太短,还没有显摆多少就已经到了我们本次基层T研的人家门口了。
“到了。”司机师傅怕我们谈得忘记了,停车前就提醒了一句。
“哦?”晓琴将面对我的头转向前方,赶紧停住了话题下车了。
“这是区委研究室的张科长。这是金大爷。”张书记忙着两边介绍。
“金大爷,给您添麻烦了。”张科长握着金大爷的手,微笑着说。
“办事处很关心我们,今天听说您要来T研,我和老伴都没有出去,候着您呢。”金大爷真是会说话,简短的一句话把办事处和张科长都夸奖了。
几句寒暄后,金大爷就领我们进屋了。见客人进来了,金大爷老伴就招呼我们坐下,并开始沏水倒茶。
张科长没有坐下,腋下夹着公文包,把整个客厅扫描了一遍。
“坐吧,坐下来慢慢聊。您想了解啥,我都告诉您。”金大爷对张科长说。
这是一处老宅子。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了。金大爷的先辈随满族骑士攻打北京城后,就在此定居了。原来是一个小院子,文丨革丨的时候,被拆掉了一部分,后来把那些拆后残余就整了整,就保留了现在的样子。
金大爷不知是看了家谱还是听了传说,讲起来头头是道。北京人或许是受皇文化的熏陶,连出租车司机都能给你侃上三个小时北京的历史文化也不重复nei容。
这些对我来说,我都觉得很新鲜。一座宅子就像一条胡同一样,有年头就会有历史,有历史就会有故事。
“金大爷,我们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您的生活状况。”看着金大爷侃着没边际了,张科长及时地伸手勒住缰绳,打断了金大爷的话。
他可能也觉得自己扯远了。“您想了解什么?”
“小文、晓琴,你们想了解什么,就直接问大爷吧。”张科长把头转向我俩。真是一个江湖老狐狸,好象是我们提出要入户T查就需要我们问才算是入户T查。
“大爷,您家里现在的收入情况如何?”今天提问的提纲是张科长要我写的,我又是写作组成员,心直口快的我就先发话了。
“我和老伴都是企业退休工人。九十年代初企业改制后,就成了私企。工龄一次x买断,当时给了我们三万块钱。在那时侯三万块钱是挺多的了。谁知我在九八年的时候生了一次大病,把家里积蓄都花完了才保留了这条老命。”说到过去的事情,似乎触及了大爷nei心的伤疤,刚才侃历史时候的那种_gan觉一下就消散了。
“那您这几年怎么过来的呀?”晓琴迅速接话了。我知道,她一定是后悔刚才没有第一个接话,憋着一gu劲。更何况,科长就在身边,把话语主动权平均给我们了。我表现好了,就意味着她在张科长的印象中就会减分的。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