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在这次文化节上,我认识了L县宣传部刚上任不久的常务副部长老凡。老凡是老师出身,因为能写,几经辗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虽然叫老凡,其实年纪比我大不了几岁,也算是混得不错了。另外,我还认识了武汉其他几家媒体的记者。简彬是国家某新闻单位驻鄂分支机构的,徐克和曾建国分属两家比较大的本地媒体,刘琼则来自电视台,还有一位是陈明宏,是另外一家时政杂志的。
因为年纪差不多,而且之后又经常碰面,作为一个刚刚正式入行的记者,本着学习的态度,我和他们经常联系,互通消息。
湖北是一个传媒大省,报刊业在全国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湖北现有报刊500多种,期刊数量居全国地方省份第3位,居中部六省第1位。全省月发行量过百万的报刊达到10种,属全国地方省份唯一。其中《知音》、《特别关注》、《今古传奇》、《爱情婚姻家庭》等全国知名,而且,《特别关注》单期发行量已超过300万份,成为仅次于《读者》的中国第二大刊。
报刊业的发达依赖于报刊人的智慧和努力,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记者,也唯有在这一领域,湖北人还配得上“九头鸟”这一亦褒亦贬的称谓。
但是,大多数的记者,不管是社会新闻记者,还是经济记者、科教记者、体育记者、娱乐记者**各省的基本都一样,在假大空的环境里备受煎熬。当然,也许很多人并不觉得煎熬,他们已习以为常,麻木了,无论如何,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随大流是最安全的。
在写了一些无关痛痒的新闻、人物专访后,我有点厌倦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歌功颂德了,我向社长主动请缨,想写一些舆论监督的稿件。社长是个学术型的领导,他在会上曾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要扩大影响,扩大发行量,必须拿出一些有分量的舆论监督稿。他举例说,很多报纸的兴盛,靠的就是报道“四菜一汤”:烧、杀、*、掠,外加舆论监督,而这样的新闻比比皆是,后来为了稳定和谐的局面,主管部门要求这样的nei容不得超过限定比例。有时候,一篇稿子甚至可以决定媒体的兴衰。但是,你的稿子必须是真实的,经得起推敲的,不然就会很麻烦,甚至惹上官司。
得到社长的同意之后,我开始搜集线索。平时不太关注这方面的东西,其实只要稍加留意,有价值的线索比比皆是。最终,我还是决定与陈明宏一起去T查一家污染企业。
陈明宏已入行多年,之前是在某法制类的报纸,报刊整顿后,从谈吐来看,他对业务相当熟练,他的手里有大把的nei幕,尤其是一些有问题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
我们要去的是一个地级市的一家制药企业,开着陈明宏的广本。这家伙比我年轻几岁,却已经在武汉买了_F_子和车,几次聚会也都是他买单,牛B得很。
按照陈明宏的建议,我们没有惊动任何人,乘着夜色把车直接开到了厂区外,先找周围的农民了解情况,随便采访了几个村民,大家对药厂的污染情况了如指掌,听说我们是省里的记者,都热心地介绍情况,并自告奋勇地带我们来到了排污口。一米左右的排污管道直通河道,污水发黑,泛着白色泡沫,散发着刺鼻的味道,这里是老厂,不远处的新厂区还有几个这样的排污口。上流水库如果蓄水的话,大半条河都是黑色的。而正是这条河,为下游的数十万居民提供着饮用水。
“这种情况持续多长时间了?”我问村民。
“从建厂时就这样A,4、5年了吧。”
“以前有人来T查过吗?比如记者,或者环保部门的?”
“有A,都有人来,但来了以后一般都没有回应,顶多就是停几天后又重新放**”
181
陈明宏的家伙什很齐全,既有录音笔,又有数码相机,这些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都是奢侈品。我们录下了和村民的谈话,第二天天一亮就去几个排污口录了像,陈明宏甚至用手里的矿泉水瓶接了一瓶污水放到了车上。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