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今天收车也较早,生意清淡,加上今天买了杂志,索x回来看看杂志算了。

按照惯例,还是先汇报今天(6月11日)的“概况”:

下午1点30分左右出发跑车,晚上9点50的样子收车,工作时间约8小时20分钟。

共行驶里程125公里,共挣得人民币100元,平均每公里约0.80元,拉客人次:?(没有统计)

支出:停车费5元,加90号汽油30元,杂志(新周刊和三联)25元,伙食7元(晚上还没加餐,发完贴去吃),共计67元。

今天又有一件特别值得说的事情,我至少又额外损失了几百个细胞,呵呵。

晚上回来看帖的时候,发现,我昨天的给大家的回复没有贴上去,郁闷,等会儿补贴上。

此刻,旁边电视cctv2正播放着《证券时间》,听到主持人和所谓的gu评家,分析家貌似专业的在那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跳大神”,觉得真的好搞笑,简直是一派胡言。

自从跑摩的以来,我看gu票的时候就越发少了,昨天看了看我两个月前曾看好的票,Zhang了。

今天值得一说的:

1、又有要去北京的。

2、今天消费了文化产品

3、逃过一劫。

4、其它

1、又有要去北京的。

下午在解放碑步行街中华路路口喊客:

“师傅,走哪点儿?”看到一中年男子在等车的样子,我上前招呼。

“去北京,走不走嘛?”他有点开玩笑的回答道。

“走呀,只要你愿意坐我的摩托去,我就敢拉,”我也很干脆,笑着对他说。

在我的记忆中,这应该是第三次有人这么回答了,都说要去北京,甚至上次还有个人还问我的车能不能上高速,我说不能,但可以走国道,反正把你送到北京算数。

现在想起来也有点好笑。只是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道出潜意识里的一个“北京”呢,我想这是一种_gengshend固的“偶像现象”的延续吧。

就好像我们小时候曾向往tian,an门一样,那句歌词我都还记得:“我爱北京tian,an门,tian,an门上太阳升。。。。”

2、今天消费了文化产品

下午刚出车的时候,在观音桥建新南路与嘉华路路口候客(准备便宜点拉个到渝中区的客人,然后好在渝中区跑,我经常这样)时。看见旁边的书报亭了,想起今天是星期四,南方周末应该出了,于是过去想买份南方周末,结果一看目录,觉得没什么xi引我的nei容(但南方周末那帮记者写的东西是没得说的,几乎任何报道都客观、冷静),就不想买了。

刚刚接到杨美nv的电话让我去接她,我顺路又拉了个到两路口的人过去,3元,呵呵,现在刚回来,接着写。

然后我又问又三联生活周刊没有。老板娘说有,于是,我买一份。突然又想起了我以前一直喜欢看的《新周刊》,问老板娘有没有,也有,她还给我推荐了上周(6月1号)出的“过期刊”,我一看封面:“300期特大号,中国怎么想?-----中国人对世界的八十八个看法。”还厚厚的,我决定买下了。两本共计25元。三联、新周刊、经济观察报,一直以来都是我比较喜欢看的,只是最近没怎么看了,悲哀A。

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就没工夫去填脑子了。

今天再怎么也要填一下脑子了。

后来偶尔在短暂的候客时,简单的翻了翻《新周刊》,觉得这期不错。《新周刊》是一份有历史高度和时代责任_gan的“严肃”的刊物,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下。算是个广告吧,呵呵(因为我看到副主编何树青所说:《新周刊》名头很响,但我们知道,办到第300期了,依然还有很多人没有读过《新周刊》。)

3、逃过一劫。

真的摩的,敢于直面摩霸的“敲诈”,敢于正视交警的目光。

摩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做摩的其实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尤其是技术和心理,这个我会在《摩的司机实用手册》里阐述)。

下午4点左右,我在储奇门加油站加完油后,看到马路对面有人在打的士,但没打到,我的职业判断告诉我-----我要去把这笔生意做成。

果然,我一过去,问他走不走,他说去临江门多少钱,我说5元。他上车了,然后和我聊了聊,说我们摩的收费应该比拓儿车低才行,我很爽快的说:我收你四块吧。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重庆:一个摩的司机的日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转弯就见police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重庆:一个摩的司机的日记第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