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被冷落了,从举国注目的银屏到实际政治生活。无疑,战场降温、宣传降格的决策完全正确,也无疑,与以往的参战部队相比,命运于他们是不公的,依然在流血,即使不存在敌对者,密度堪称世界之最的雷场,也在不停地为中国残疾人队伍输送新成员。
只有当事人还记挂"4.28"。天保边检站站长说,那一天,将换上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老山主峰甘团长、周政委说,象去年那样的规模不大可能,但为了面子,越军的小折腾在所难免,不管规模大小,请祖国人民放心,有我三团将士在,敌人休想过老山。
和平nv神与睡美人在凝眸,对光荣日,对战场关闭前军人鲜血与生命的继续付出,她们淡然一笑。
但目下,冷落便是一次新的赋予,企望理解吗?回答是肯定的,但不乞求理解。外来的理解不能成为nei在支柱,需要忍耐,而忍耐终归也要有所依附。那么,靠什么?"4.28"要求老山回答,期待军队回答,老山在思索,整个阵地在思索。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做为最初的催化剂。
即将接防的将士中的一员,对前后方的反差与增厚的隔膜忿忿然,提笔给家乡县领导写了封信,为了触动父M_官,他把交防部队历经的甘苦写到本部队头上,年三十夜,正吃年饭的县委书记接到前本来信,当即拆视。阅毕,书记推开酒杯,泪流不止,正月初一上午八时,在紧急召开的五大班子联席会上,县委书记哽咽着念了信,全场静默,初三,由县武装部长带队,满载价值两万元慰问品的汽车由贫困山区开出,千里迢迢赶到战区,此时,部队仍未接防。
"你这是乞求理解!"部队政治委员严厉批评写信的干部。
干部很委屈,不指望理解,还能指望什么?
是A,指望什么?答案在渐渐明晰,这层纸最终由一位教导员捅破,在第一期作战体会的结尾处,教导员庞光均写道——
让我们从"困惑"中让起来吧!因为流血的战场不允许我们把每个人的大小困难都解决好了才去打仗,不允许我们在得到别人理解后才去冲杀,不允许我们等着把环境改善了才钻猫耳洞,环境和现实B得我们记住两个字:自强!
沉甸甸的作战体会被团政委王卫南立即上送,师丨党丨委会议室灯火彻夜,段树春、陈庆去等人shen入交流思考。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这是口号,更是支柱,这是强音,更是强力,老山呼出:自强万岁!
"自强万岁"在战区引起的强烈震憾和产生的多方面效益,留给将重新关注老山的新闻记者们去书写,令人欣慰的是,在蛇年"4.28"来临时,继前五年之后,老山不仅又走过了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同时也实现了多波次推进后的一次大的j神开拓。
再度告别战区的心情是复杂的,老山战事乃至整个中越之战给了我们文学的积累和机遇,而明年的"2.17"和"4.28"是什么样子,不很清楚,极可能没有新的战事供我们酿酒,这没什么,我们的悲哀一旦同人类的福音相悖,我们将迅速转轨以图自强。
酒的饯行,为我们,也为战争,前线将士的敬酒杯杯不容推辞,数杯后,段政委酣烈的目光在复述一小时前的发问:民族的脊梁何在?
一樽热醪发国问!发问本身已涵蓄了答案的充实,回归中我们_gan到血管饱满了许多。
结语 九歌
全世界都注视他。
驻阿苏军司令格罗莫夫头顶战斗帽,身着佩D中将肩章的制式呢大_yi,迎着各国记者群的摄像机和照相机缓步向前。1989年2月15日的苏阿边境上空阳光明媚,一扫前日的*霾。正是前天,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大雪纷分,接运最后一批苏联军队的运输机只降下两架。原订最后一批撤军人数为50人,苏联方面为向120名记者作出表示,决定由飞机带走15名军人,作为最后一批苏军撤离路透社布尔的象征;而最后一人的撤离,按照阿富汗问题日nei瓦协议规定的最后期限,正由格罗莫夫中将领衔主演。阿富汗的土地在格罗莫夫脚步下还剩几米。这意味着,历时十个年头的苏阿之战将成为历史。格罗莫夫眼前出现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的铁尔梅兹镇,出现情绪高昂的欢迎人群,出现黄头发蓝眼睛的男孩子。
男孩子扑过来。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