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对吴的批判掀起了高丨潮丨。
一个平静的九院,为什么一张大字报就掀起了如此汹涌的波涛?有时候我也_gan到困惑,仔细一想,找到了两个原因:一是大环境,全国都波涛汹涌,九院哪能独善其身?堂堂的国家主席,各省部的“诸侯”、“大臣”,都被红卫兵批得死去活来,这次批个吴际林,又有什么大惊小怪呢?
二是小气候。草原上不少人心里有气。这“气”的来源各不相同,譬如马师傅,因为“小板凳”有气;献文,家属户口遥遥无期,有气;徐,找不到对象有气;张,岗长技术垄断,有气(张的岗长即小李岗长,把持着一台进口设备,不让别人靠边);江,对官僚作风有气;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有气的人总是希望变革的,气憋在心里就像岩浆在地幔里运行,一旦时机成熟,就喷涌出来了。
当然,我不是社会学家,这只是我的臆测。
吴际林那段日子,整天挨批,各单位轮流批斗,时间都排不过来。这单位刚刚批完,门口已经有好几个单位在排队等候了。
批判的nei容渐渐也多元化了。
有人揭发,吴和当年的苏联专家关系暧昧,有里通外国的嫌疑。据说,有一次他和专家一起坐飞机,吴突_gan不适,控制不住了,马上就要吐,苏联专家立即摘下自己的礼帽,让吴吐了Jin_qu。吴有些歉意,专家却笑着摆摆手。关系为何如此密切,令人起疑!
还有一次,现场批斗,有人指着一个空闲的设备说:“吴际林,这是干什么用的?”
221各分厂设备不下数万台,让他马上回答,确实有难度,吴摇摇头说不知道。
“装什么糊涂?你的苏联主子让你干的事,你能不知道?”
221的建设初期,确实有苏联专家指导。吴是行政首脑,当然和专家接触密切,也建立了友谊。据说,有一位专家临走前还特地给吴开了个“小灶”,提供了一些资料,对我们很有启发。这些事,批判的时候倒没有人讲了。
有一次批斗,一位小个子的工人站了起来,责问吴:吴际林,你到车间上过厕所没有?
吴有些愕然,上厕所的事多了,谁能记得住?
“你的苏联主子都是大个子,tui长,你为了讨他们喜欢,把小便便盆挂得高高的,害得我每次上厕所,翘着脚,那玩意都放不上去,你说你缺德不缺德?”
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批吴批得久了,大家也_gan到乏味,这时候,群众组织开始“裂变”了,分成了两大派。一派叫“草原红卫兵”,另一派叫“红原红卫兵”。
“草原红卫兵”(以下简称“草派”)以实验部和设计部为主,多数是青年知识分子;“红原红卫兵”以各分厂为主,多数是工人,两派的人数差不多,可谓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当时是中央的权威媒体)发表了社论《革命干部要支持革命群众》,干部们也坐不住了,纷纷亮相表态,但是,谁是革命群众?支持谁呢?各人看法不一,有的支持“草”,有的支持“红”,总之,也分成了两派。
干部的表态,风险是很大的,你支持了一派,另一派必然恨之入骨,下一步就该收拾你了。
聪明的干部是暂不表态,或者摸稀泥,折衷一下,虽然这样又会被斥为“逍遥派”,“立场不坚定”、“大革命的逃兵”,但只要能暂时逃neng揪斗的厄运,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院政治部主任江就是因为表态过早,吃了大亏。
两派刚刚诞生,他就贴出了一张大字报,坚决支持草派的“革命行动”。因为他的职务关系,草派自然欣喜若狂,但红派却大为恼火,第二天,“炮轰江”的大字标语便题便贴满了“王府井大街”。不久,红派更把“打倒吴”的战斗口号做了T整,改为“打倒吴、江”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