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制度是人类独创并总处在变迁中的一种约束,中国各朝代的制度往往由开国皇帝奠基,后来的帝王修改。不论奠基也好,修改也罢,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巩固皇权,坐稳江山。只是开国者多创新,后来者多改良;创新者多用心良苦,改良者多心不在焉,最后搞得不可收拾,不得不让另一位开国皇帝再去创新。历史总是表明制度的创新特别是改良其实是常有之事。但皇家的制度无论是创新还是改良,大都是靠不住的。

就开国皇帝而言,凡认为特别重要的制度常常要立石刻碑。按理说,有开国皇帝立下的石碑制度,后来的继承者只有严格遵循的份儿,这样的制度应该是靠得住的。但实际情况却全非如此。

皇帝从来就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可立石刻碑的制度也靠不住,这表明制度只是制度。制定制度靠权力,无权者绝对没有资格制定制度;而制度的作废也是权,只要权力能够超越制度,制度必然疲软并最终成为废纸。

如果总是找不到制度作废的原因,再多的制度也不过是制度。

关于制度与规则

规矩和制度,有时候是一回事,有时候又不是一回事。它们关系融洽的时候,规矩就是制度,制度也是规矩;关系不睦的时候则互为仇敌、势不两立。在这方面,财务上的规矩和制度的关系体现得尤其明显。规矩和制度是一回事的时候,二者相安无事;问题是它俩闹别扭的时候居多,闹得让人一看就知道:规矩不是制度。

“制度”词典上的解释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动准则”。“规矩”词典上的解释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但这种解释好象不太准确,定义为“不宜公开的nei部约定”似乎更准确。制度是国家制定,并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出现,当然是公开化的;而规矩则是单位nei部的约定,只在nei部执行,不宜公开。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还有一些一般人不大知晓的,容易把制度和规矩混为一谈。比如说,绘成图版挂在墙上,既美观又清晰的那种,肯定是制度,那是专门给外人特别是给上级领导看的;真正用于实际*作的是规矩而不是制度,规矩并不在图版上,而在单位“有关人员”的掌握之下。越是起劲公开的制度,就越是为了把规矩密而不宣;图版上的制度描绘得天花乱坠,规矩离制度的距离就越远。

制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脉络清晰、条理清楚,顺理成章;可在不少热中于遵守规矩的人看来,制度太冠冕堂皇不说,还那么罗嗦、烦琐,执行起来又费心思又费工夫。相比之下规矩就简单多了:可能就那么一两条,甚至就一句话,好懂易记,再加上知道的人不多,做起来自然便利。

制度与规矩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制度是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统一制定而不容易修改的;而规矩则不同,它可能是少数领导的个人意志,更可能是单位“一把手”的随心所yu。

制度是靠人执行的,规矩也是靠人来遵守,所以制度、规矩与人的“配tao”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执行制度的人看来,按规矩办事是左道旁门,违背了制度,也败坏了职业道德。而照规矩办事的人则认为,制度是样子,只有胆小怕事的人和不会做假帐的笨蛋才把制度看得重要。

执行制度受限制多,而按规矩办事则方便得多。这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单位受损多,而照规矩办事则单位获利多。是利益均沾吗?不是。一般情况下,应该是领导得“大头”,群众得 “小头”。这样,领导满意,群众也不会反对。至于领导那“头”有多大,这和规矩一样,也是个秘密。一些单位所以存在规矩压倒制度的现象,与利益驱动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单位的规矩尽管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制度对着干的_geng本原因。

我们的社会缺乏普遍的规则意识。这种规则意识要求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别人如何,你都必须遵守规则——这个规则可以是道德,也可以是法律。现在的问题是:一、最容易破坏规则的人恰恰是那些制定规则的人;二、潜规则盛行,毒化了人们健康的规则意识。大家都不按规则出牌,久而久之,这规则就形同虚设。个别人甚至连潜规则都不遵守,而是奉行弱r强食的自然丛林法则。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小说在线阅读_第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净素道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第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