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在政治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因为在政治机器的运行中,政治人物面对的公众是不确定的,工作对象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要更好地行使公务人员的_fu务职能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秘书这样一个角色。
秘书身上赋予了两种权力:一种是由上演化而来的权力,也可以看成是决策权的延伸;另一种是由下派生出的权力,这是由于秘书处于核心权力与实施对象之间的关口,往往成为在某一个权力体系中间接近“权力核心”的必经通道。前者是一种显x权力,后者是一种隐x权力,而在缺乏透明度的权力体系和政治生活中,秘书运作权力时的“隐蔽x”被各个方面看好。
秘书腐败已经成为中国官僚腐败的一个重要特色;秘书现象说到底还是领导现象;秘书的腐败实质上是领导干部的吏治腐败。腐败总是与权力相拌相生,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秘书这个职业已经蜕变或者说进化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领导干部的级别标签。
秘书本来无职无权,却能办一些有职有权的人都办不了的事情;秘书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的职业,却常常能镇住许多官员。
腐败的小人物,大多是领导的秘书、司机、单位会计以及一些基层的公务人员。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这些“小人物”大多岗位特殊,或者有领导“身边人”的特殊背景,尽管官位不大,有的甚至什么官都不是,但却往往有着管钱、管物的具体权力。“县官不如现管,现管不如办事员”,掌握权力的“小人物”不仅难逃腐败的危险,而且由于其“权力附加值”不为人注意,“小人物”的腐败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x,发现之时往往已经酿成大祸。
“小人物”弄出“大腐败”这一现象再次说明,即使是最小的权力,如果不受约束与监督,也可能被用于腐败。目前对于领导干部的公共权力监督已经有一些法律、法规和制度,但是,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小人物”的权力的监督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
人们往往以为,只有手中掌握了实权的人才是反腐败的重点监督对象。殊不知,在腐败的行列中还有一群特殊的人们:他们手中没有实权,但处于官场的边缘,有能力协T处理一些事情,并为受托人谋取利益,人们称为“官场边缘人”。
频频发生的官场小人物成为大贪官的案件,却迫使我们不得不从更shen的层面去思考问题,除了主观上的犯罪诱因以外,体制、环境、制约等等诸多原因都在我们的思考范围nei。
在中国的行政、执法以及司法体系中,有着大量的“官场边缘人”,他们虽然不在官场主流位置,却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为自己、为亲友谋取利益。他们因为年龄等原因决定了他们升迁无望,可以不再顾及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更多地关注如何挖掘自身的资源;他们熟悉官场的规则,也善于利用政策、体制的漏洞、缝隙,可以做成许多高层、中层和下层做不到的事情。
“秘书兵法”归纳起来有四句话:
一是先斩后奏。这是一个秘书的基本功,也是被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招,就是说秘书的工作必须主动地为领导排忧解难,不能事事都请示领导,有些事情你请示了,但领导不表态,等于是给领导出难题。所以必须_geng据具体情况自作主张,作为秘书,他面对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这样处理。
二是先奏后斩。这自然是一些事关领导全局的大事,比较容易掌握。
三是奏而不斩。有些事情只需要做做面子,有个说法,有个名义在那里放着,让领导总是惦记着你,让其他同志以为你在忙着,但并不需要你真的去干。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