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谈起监督,干部们普遍认为非常重要,但是,谈起如何搞好监督,干部普遍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他们表现出来的五种心态,让记者听到“监督真话”很困难。

心态一:监督是敏_gan问题,既不敢讲、也不愿讲,“不是自己要想的问题”。

他们的态度主要表现为三种:一种是不太愿意涉及这个话题,认为话题太敏_gan,怕惹麻烦;一种是勉强同意谈谈,但限定了时间和范围,存在“言多必失”的心态;最后一种认为“说了白说”,问题和办法都是在上面,基层只能被动接受。

心态二:监督效果心里没底。工作探索“形式重于nei容”,创新限于工作方法,鲜有制度x探索。

基层的探索和创新是完善、丰富监督体系的重要来源。一些地方在这个领域nei的探索积极x普遍不高,相对于经济领域nei层出不穷的创新做法,监督领域nei的新经验、新办法显得少而又少。

监督问题涉及面比较宽,又是主要针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所以进行制度创新的难度很大,导致了部分地方只能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进行一点突破。

心态三:等待“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等待党nei监督“有突破”。

推进监督工作,主要得靠中央自上而下的制度x安排。目前基层干部关注的重点不在监督制度的自我创新上,而是在大的制度安排上。每当出台一个事关监督全局的制度时,大家都显得很xing_fen,把这看成是中央下决心解决腐败问题的又一个例证。在制约权力、加强监督方面,大家更关心中央已出台了什么政策、正在酝酿出台什么政策、还将出台什么政策,认为制度建设要比一个领域、一个部门nei的探索管用得多。

干部们在监督上也有攀比心理,即看对班子成员与对“班长”是不是一个样,对非权力领域与对权力领域是不是一个样,对党nei监督与对党外监督是不是一个样。

心态四:谈监督“一把手”的多,谈“一把手”抓监督的少。

很多干部一谈到监督,就自然谈到监督“一把手”的问题。不过一些干部认为,“一把手”既是被监督的重点对象,也是抓监督的重要力量,目前“一把手”这两个角色转换处理的不够理想。

“一把手”在谈到监督时,往往谈监督下属的nei容多于谈监督“一把手”;下属在谈到监督时,往往谈监督“一把手”多于谈监督本部门。

心态五:监督制度、文件、通知多,执行中的效果很不理想,缺乏让监督刚x起来的法律。

目前我们党在加强监督方面不是缺制度,而是缺让制度活起来的机制;不是缺要求,而是缺让要求具有约束力的办法;不是缺文件j神,而是缺让文件j神生_geng的土壤。一些监督制度在执行时打了折扣,值得反思。

“一把手”是监督的关键环节

无论换届前后,对一把手的监督都是监督中的最关键环节。“对‘一把手’的监督效果是最不好的”、“‘一把手’监督难**”,是所有被采访干部的共同心声。

“几乎啥事都是‘一把手’说了算”,对“一把手”的监督,现在来看效果是最不好的,也就很难在监督问题上取得突破,形成监督He力也就无从谈起。

“‘一把手’在本部门是难以监督的,因为平级没法监督,底下又不敢监督,所以才造成了这么多大案、要案、窝案。”

之所以对“一把手”监督难,主要是赋予“一把手”的权力过重,而责任追究制度又没有相应真正建立起来。

目前赋予“一把手”的权力过多,尤其表现在任用干部时,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难度大,做到民主集中制,也非常难。

目前在省里,提拔干部实行全委会票决制,避免了少数人说了算,在县区,实行常委会票决制,决策发扬民主,这的确是个进步,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咋“决”,而是干部的“初始提名权”在谁手里。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小说在线阅读_第1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净素道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第1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