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步入“拉美化”的陷阱。“拉美化”是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失败的典型。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人均收入不稳定,社会的安全运行长期得不到保证。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与日俱增,三农问题、失业问题、拆迁问题、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等等无不考验着中国的当政者。经济发展并没有象人们本来所希望的那样促使中国走向多元社会。利益的确多元了,但各种利益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整He机制,因而变成了一个极其分化的社会。经济越发展,社会越分化。中国社会群体之间的、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的差异已经高到很危险的程度。任此不和谐的社会继续发展,中国整个社会的细胞将有可能被摧毁,最终导致社会解体。将“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表明,中共领导层已经清楚地意识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相当高的战略意义。
但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式的理念并不能解决问题,重要的是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来实现这个理念。
中国现在的社会贫富差距和政治参与度的差距比当时的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社会的分化就会jin_ru恶x循环状态,不稳定甚至发生社会革命都不是没有可能的。最近新一波群体事件的发生就很能说明问题。如果不允许工人和农民拥有组织的权利,如果继续把他们排斥在整个政治体制之外,没有参与权、没有发言权的话,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政治动力。
从政治上说,要实现和谐社会,关键是让各个社会阶层有它从来没有过的、固定、有效、及时的渠道来影响国家政策,而不能只让官僚阶层、工商阶层、知识阶层等几个强势阶层来影响、主导、垄断国家政策,必须让农民和工人有权利选择他们自己的代表来参与政治。一个和谐社会,可以实行j英政治,但同时它也必须保障草_geng民主。正如政府报告所说:要“充分T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当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诉求渠道,社会冲突就会大大降低,因为社会冲突作为一种群体行为,必然是有前兆的,畅通的言路犹如社会的气象台,可以使高层及时、准确地了解民生、民意,通过预警防范措施减少社会冲突的次数和烈度。
社会和谐本质上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于“礼尚往来”,最终达到在情_gan和利益上亲如一家。
传统的和谐社会隐含的假设是:社会本质上不是矛盾,而是安定团结;社会目标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舞台,而是管制个人yu望的平台;社会规则不是界定个人利益的秩序,而是模糊个人要求的情_gan关系学。传统的和谐社会,最终是对个人主义的“消融”,是在展示温情、为别人负责的口号和行动中,让整个社会趋于一元化。
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是全新的:
一是由于尊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矛盾和冲突是社会的常态。问题的_geng本不是要泯灭、压制、隐藏冲突,而是以规范的方式鼓励冲突,利用冲突,通过冲突来改善社会的制度设计,达到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平衡和最大化。对个人利益和yu望以文明的方式表达,只要不损害别人,都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二是社会和谐的关键不是压制个体的yu望和yu望表达,而是找到一种解决个体yu望冲突的社会机制,即一tao系统的社会正义的程序,包括商业上的公平交易、政治上的公平权利和司法上的公平审判。
三是解决社会冲突的机制不是人际上的情_gan关系学,而是诉求明确的专业分工和职业化。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