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若是非要把理论与实际生活建立某种强制性联系,那么投机生意是个立刻可验证其效果的现成的实验场,世界上有那么多汇率、股票、期货市场,而经济学理论则与这些市场运作相关联,坚信某种思想是对的,可直接在投机市场里去验证,当然我这么说很业余,但为何经济学家们都忍不住去试一试呢?
进入投机市场,可以检验自己的恐惧与贪婪,还有信息处理能力,是对自己人性幼稚和魔鬼一面的考验。参与理财等经济活动对于男人成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这游戏的好处是,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失败了也没有借口,可培养一个人整理复杂信息并找出重点的能力,对错一目了然,且记忆深刻,还可占用大量时间,令自己少空虚。
一般来讲,很多生物都会努力工作,为自己的存在准备支持系统,奇怪的是,当这个系统已庞大到足以抵御众多可见风险的时候,人们仍旧在准备,这是一种惯性吗?也许干惯了某事,就不爱再去做一些新的事情,或是当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家后,人们就很难允许自己从头再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当然,更多是情况,太多的人们即使穷其一生,都很难完成建立一个个人生命外部支持系统的全部工作。中国人从很早就建立在人多资源少的高密度环境里,所以才会认为孤独是一件令人不适的事情,人们不认为孤胆英雄具有很多优点,比如高效,独立思考,独特,自由自在,个性化等等,孤独往往与无依两个字结合在一起,似乎我们的社会不太为个人提供生命与精神的支持系统,个人更多依赖于各种社会关系,盘根错节,以获得安全感。
为什么中国人头脑里“有家无国”?答案只能是中国人的兴趣偏好所致,中国人对人际关系非常感兴趣,年轻时是男女关系,成家后是亲子关系,工作后是同级关系,上下级关系——这个偏好在我眼里有点狭隘,我不禁要问:人际关系的内容有那么丰富那么有趣吗?它能让人幸福吗?
很明显,人际关系可为我们带来惊喜,也可令我们非常痛苦——它的结果非常不确定,当我们从人际关系时享受到好处时,必然伴随着我们对他人的责任,而完美地履行我们的责任,会令我们付出大量的精力,我们从家庭中得到的温情与爱,其代价非常高昂,家庭的回报会带给我们满足感,但那满足感很难与我们的努力不一定成正比,事实上,有很多人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家庭的需要,而家庭对他们的回报则令他们痛苦不堪。一国的人民持有一种人际关系的偏好时,它的运营成本是极高的,中国的繁荣表现为政府组织、饭馆、卖场的繁荣,而不是个性与精神产品的繁荣,因后者需要多种非传统价值观的支持,然而那些价值观在哪里?
可以想像,中国人中的多数人,都可随手为一顿饭或看一场戏花上三百元与两小时,但我完全没有听说过有中国人宁愿出三百元与两小时听一个人谈一谈量子力学,或是希腊哲学,后者难道真的缺少价值?
经常有人在网上抱怨社会,并且列举出一大堆的理由,但在我眼里,抱怨这本身就充满了一下缺点:不努力,不专心,懒散,好逸恶劳,强调外部制约条件,强调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无法完成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我甚至不理解一些人想法,比如,为何不去工作挣钱养活自己,花时间去学习一点新技能,以便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或是开展一项业作爱好,打棋、运动做饭都可以,而去浪费时间,整天琢磨着农民起义之类的事情。在我看来,最基本的,你先有一个工作,把工作干好,使自己不为吃穿住发愁,再去解决别的问题,这样的次序更有效率,但多数人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件事没有做好,又去做别一件事,他们总是因无法做好事情而受挫,在他们看来,生活真是够残酷,别人真是够无情,而他们自己真是善良软弱,令人同情。他们不能干一千块一个月的工作,而他们的父母与情人却在替他们干,有人伤害了他们,他们却不离开,而硬是使那伤害更深刻,他们抑郁的表情令我有时一整夜都心情不好——真想总结一句,不幸总是相同的,而幸福却是千变万化的。
最令我深有感触的是,有些人连一些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却认为自己已尽了全力,这令我叹息。我们世俗生活因媒体上充满娱乐在表面上很高兴,但具体到每个人,往往是艰难的,若是不正视这种艰难,想当然认为自己就应该过人人都可过的一般的日子,而那所谓的一般的日子,在我听来,往往代表着很高的生活质量。什么一个家,之类的要求,一个家,若是包括房地产、汽车、家俱与女人,价值几何?轰轰烈烈的生活要靠自己,平淡生活更要靠自己,两者同样代表着一种成功的生活,甚至后者更为成功,而那种成功代价是很高的,一般的事都做不好,怎能去付出成功的代价呢?
对于失败,大众自有一套解释,考试得不了第一,便认为得第一不真实,或是得第一没意义。工作没成绩,就认为是工作本身决定的,丝毫也看不到,同样的工作有人可以干得非常出色,有滋有味。吃父母是因为他们另有打算,他们不曾想过,父母每天去工作有多么艰辛,且多半像他们一样不情愿。
女人们说,她们爱有才有能力懂得爱的男人,却不看看自己配得上配不上这样的男人。男人们说,他们想找一个美丽温柔可靠的女人,但得到这样的女人的代价却很高,高得他们无力维持,只好去再找一个新的。还有些叛逆型儿的什么也不相信,只是觉得所有的一切都不对——而一旦有人在口头上否定他们的生活,他们便愤怒异常,因现实中这种否定早已四处遍布。有些大众嘴上一套,行动上又一套,他们过着他们表面上根本无法同意的生活。他们其实不相信个人奋斗,只相信运气。
晚上我坐在电视机前,看到在国产电视剧里,弱势人群人被塑造得超无辜伟大,他们很少有什么缺点,他们对什么事儿都尽了力,若是他们失败,原因也一定不是他们的,而是来自于天灾人祸或是社会,或是一心惦记着害他们的人,但为何令我觉得那么虚假呢?因为我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对应的情况,那些电视剧在撒谎,他们没有说出有些人为何不幸的真实原因,这些人的不幸是他们自己不肯认真对待生活,和别人没有一点关系。我认为只要你想活得好你一定会用各种手段实现这个目标,如果你想懒惰并且白吃,那么生活一定会玩弄你,而你注定玩不过生活。
在我眼里,所谓的弱势群体总是相对的,老话儿都说“穷则思变”,弱势不可能永远持续,他们也总会遇到机会翻身,至少有时会水涨船高,想想现在的弱势群体,其生活质量与三十年前的强势人群也相差无几吧。
一提到弱势群体,人们给予最多的往往是同情,且是口头及精神层面的,但我很少看到人们吃早点时会多给那些衣衫不整的卖早点者三两块钱,乞丐也极少有满载而归的机会,两者也很难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戴,人们只是口头给予他们支持,心里觉得他们倒霉而已,人们甚至不想去了解他们,你若是对别人说谁谁谁过得有多苦,听的人多半会很不耐烦,且人们在内心深处很少真的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因在生活中,往往每个人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