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没有当场反对邱禾嘉的策略,而是勉励他,认同他的策略。邱禾嘉觉得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拜谢而去。孙承宗立刻上书朝廷,提出了邱禾嘉的战略,不过对他的提案做了很大的修改,别人不知道,作为大明兵部尚书衔的辽东督师,阁老,孙承宗对国库的情况自然是了如指掌,大明_geng本就没钱,但是城池不能不修,邱禾嘉说的也很有道理,只不过步子迈得太大了,不现实。所以孙承宗的奏折提出了折中方案,“广宁,海运、陆运皆难;义州,地偏僻。因此,必须先占据右屯,聚集官兵,积蓄粮秣,方可逐进,B近广宁。右屯城已隳,筑城而后可守。筑之,敌必至。必复大、小凌河,以接松、杏、锦州。”孙承宗的意思分为几层,一、广宁、义州暂且不修。二、右屯重要,距海较近,应先筑守。三、为保右屯,还是要修大、小凌河城,互为犄角。四、关宁锦防线诸城,要进行串纵连接,加强防御体系。五、筑右屯,敌兵必至,而筑大凌河城,敌更必争。孙承宗的折中方案非常诚恳,上报之后nei阁经过了一番分析,周延儒和温体仁认为,nei阁在这种大事上不要妄自发言,这是崇祯的逆鳞,没人想触这个霉头,既然孙承宗有心提出这样的方案,成了,孙承宗有功,nei阁批准了也能沾光,不成,孙承宗有过,nei阁没有发表任何看法也撇清了责任,只要崇祯圣心独裁即可。
崇祯现在对金兵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_gan觉,憎恨当然是最主要的,但是又隐隐的有些惧怕。自从萨尔浒之败后,明军的边防就一直压*在山海关的门口,离京师太近了。所以孙承宗的这种御敌于千里之外的方案,崇祯几乎想都没想就批准了。当然这筹集粮饷的责任就交给了户部尚书毕自严,从崇祯登基开始,毕自严真算是官场不倒翁。这么多年稳稳的坐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一动不动,也许是崇祯离不开毕自严这个背锅的吧。确实大明国库如今漏洞百出,崇祯不是不知道,但是这个责任不能他来担,真到有那么一天的时候,完全可以说毕自严自从自己登基以来就一直是户部尚书,他蒙蔽圣听就可以了。
毕自严接到这样的重任,又是一个头两个大,今年的辽饷已经让他心力憔悴,可是没想到现在又来了这么大一桩事,毕自严无比头疼。经过户部的核算,如果孙承宗的策略想要成功,一共需要白银二百万两。现在户部统计,发完辽饷和边军的军饷,剩余只有五十余万两,这还不算西北剿匪的费用。现在就算将五十余万两全部给孙承宗,也不过是只能修建右屯。大小凌河只能再等一等。为了让崇祯满意,毕自严提出了分批付银的方案,先付五十万两给孙承宗,到下半年再优先供给孙承宗一百万两修建大小凌河城。
拿到了五十万两银子之后,孙承宗立刻叫来邱禾嘉,将自己的上书和朝廷的决定告诉了他。并且将五十万两全部交给邱禾嘉,让他和祖大寿,何可纲一起前去修筑右屯。这也是出于保护祖大寿的意思,孙承宗知道去岁的京师大战,祖大寿的表现就是砍头也不为过。回到辽东镇之后,祖大寿几乎天天躲在军营里,就算是要到宁远城议事,也是带着大把的卫士,生怕被锦_yi卫抓走问罪。既然这次要实施筑城蚕食的策略。孙承宗便将这个任务交给祖大寿,如果祖大寿这次活干的漂亮。那么孙承宗还可以上书给祖大寿分说一二,将功补过。毕竟作为祖大寿的老上司,孙承宗对于这员勇将还是比较喜爱的。
可是孙承宗没想到邱禾嘉表面上领命,可是心里一直有些不满,自己的方案被这么砍了一大半,完全不是本来的样子。邱禾嘉不敢当面顶撞孙承宗,可是nei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同时修建右屯和大凌河城,以最快的速度将右屯小三角防线修建完毕。然后继续上书,提议修建广宁和义州。从四月开始,邱禾嘉带领何可纲的三千人和祖大寿的一万人,再加上大凌河当地的少量驻军,一共一万四千人开始修建二城。孙承宗直到十五天后才得知邱禾嘉并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命令执行,孙阁老大怒,派人斥责邱禾嘉。但邱禾嘉硬是顶着孙承宗的压力力主两地同时修建。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下,邱禾嘉对祖大寿言道:“孙经略当年,有支持袁崇焕守孤城之勇,今何yu弃之,奈我朝无崇焕第二人乎?”他誓死不撤,甚至散尽家财,募得白银三万两,投入到大凌河城之中,祖大寿和何可纲以及数万将士看其忠义,一起努力抢修大凌河城。没想到,因为在右屯一带大兴土木,一万多人加上民夫一共三万人,这么大的动作当然会被金兵侦知,而他们没想到的是皇太极的反应竟然如此迅速。说打就打。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