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科威特的石油价格就非常低廉,每一桶的成本仅仅只有一个先令,还大多都是运输费用,不过短时间nei南部非洲的石油价格也不会快速下降,毕竟科威特的石油要达到一定规模,也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现在科威特的石油产量已经不小了,如果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标准计算,第一口油井的日产量达到2.5万吨,如果按照这个数值计算,即便是这一口油井,每天开采出来的石油,也足够满足整个南部非洲的需求。
所以罗克_geng本没有扩大产量的打算,反正罗克也不靠这个赚钱,伊丽莎白港石油的日产量,完全就取决于南部非洲对石油的需求量,用多少采多少,多一点也不*费。
这种行为,当然又招致鲁道夫·狄赛尔的反对。
鲁道夫·狄赛尔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汽油的价格下降,那么会更有利于尼亚萨兰汽车厂的发展,汽车的增多,反过来又会增加对石油的需求,所以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罗克也确实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罗克不准备扩大伊丽莎白港的石油产量,这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在奥斯曼帝国灭亡之前,罗克都不会主动暴露伊丽莎白港的石油储量。
小心驶得万年船。
462 直男
其实罗克这段时间的关注点没有在汽车上,自从去年莱特兄弟在巴黎进行飞行表演之后,欧洲掀起一gu航空热,各国政府也终于开始正视飞机这一新生事物,莱特兄弟也因此获利颇丰。
和莱特兄弟的飞机相比,尼亚萨兰的飞机更加稳定,航程更远,飞得更高也更快,所以是时候展开对莱特兄弟的竞争了。
就在一个月前,《每日邮报》就开始造势,希望有人能架势飞机穿越英吉利海峡,《每日邮报》愿意为第一个做到这一壮举的人提供1000英镑奖金。
这是很大一笔钱,英国现在的中产阶级,每年的收入也就是一百镑多点,所以很多人被这个奖励xi引,带着自己制造的飞机来到英吉利海峡,准备挑战这一记录。
不过其他人赢得这个奖励的机会并不大,《每日邮报》之所以设置这个奖励,其实目的就是在为尼亚萨兰的飞机走出国门做准备。
五月中,尼亚萨兰航空研究所派出的飞行团队抵达法国佳莱,准备从佳莱出发飞跃英吉利海峡。
飞行团队使用的是尼亚萨兰去年测试的“强风”式飞机,当时j击协T器还没有研发成功,飞机上要安装机枪还要增加一个j手,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但是航空研究所依然使用去年的机型进行挑战。
没办法,“强风”式飞机挑战飞跃英吉利海峡,是为了争取来自欧洲各国的订单,航空研究所肯定不会把所有压舱底的技术都拿出来,“强风”式飞机的表现,只要比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三号”更好就行了。
团队的带队负责人叫斯图尔特·科菲,他本来就是法裔,这一次回到法国,也算是荣归故里。
不过法国对待斯图尔特·科菲却并不友好。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