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不能怪里奇·惠勒,对于欧洲来说,尼亚萨兰实在是太遥远了,遥远到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尼亚萨兰这个地方,所以对尼亚萨兰有兴趣的人多得很。
尼亚萨兰本身的秘密也太多了点,对于里奇·惠勒和斯图尔特·科菲来说,很多事都已经是习以为常,但是对于欧洲这些以“世界文明中心”自诩的人们来说,尼亚萨兰的很多东西都有点超前,所以里奇·惠勒和斯图尔特·科菲随便聊聊都有可能泄密。
“抱歉,我们现在只说‘强风’——”里奇·惠勒不想聊其他问题,只想介绍“强风”。
或者说,里奇·惠勒是只想推销“强风”。
尼亚萨兰的飞机,之前是按照风速等级为飞机命名,既然有“强风”,那么就应该有“阵风”和“劲风”,未来还会有“暴风”和“飓风”,不过这些机型都不在里奇·惠勒的讨论范围nei。
就在里奇·惠勒和凯瑟琳·莱特友好交流的时候,地勤人员终于去掉“强风”外层所有的蒙皮,“强风”终于完整的出现在世人面前。
经过多次修改的“强风”,机身长8.56米,翼展10.42米,高2.85米,空重625公斤。
和包括“飞行者三号”的这一时代飞机相比,“强风”最大的特点是密封式的机舱。
这一时期的飞机,并没有关于人机功效方面的考虑,飞行员驾驶飞机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任何保护,所以飞行员都要穿着厚厚的防寒_fu,还要带上头盔和眼睛才能飞上蓝天。
即便是这样,飞行员也不能坚持太长时间,如果飞行时间过长,飞行员就会被冻僵。
这种情况对于nvx来说尤为难受,比如每一次进行飞行表演,对凯瑟琳·莱特的形象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所以凯瑟琳·莱特宁愿待在地面上和记者聊天,也不愿意坐进飞机自毁形象。
在“强风”这里就没有这个问题。
其实给飞行员驾驶舱安装一个玻璃外yinJ,并不会给飞机增加多少成本,但是带来的好处却非常多,不仅可以有效保护飞行员,而且还可以凭借流畅的外形最大程度降低风阻,为飞机带来更多的稳定x和更快的速度。
所以凯瑟琳·莱特看到“强风”的第一时间就眼睛发亮,作为全世界最知名的“nv飞行家”,凯瑟琳·莱特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个玻璃yinJ的好处。
不过要给驾驶舱安装一个玻璃yinJ也不容易,为了这一小块玻璃,尼亚萨兰光学研究所从全世界寻找最He适的材料,最终是和德国蔡司He作,才开发出符He要求的玻璃,为了买断这种玻璃的专利权,尼亚萨兰光学研究所支付给德国蔡司三万英镑,莱特兄弟大概是舍不得拿出这些钱。
也没能力拿出这笔钱,这就是个人和资本的差距,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飞行器,那么个人还能折腾一下,但是如果把飞机上升到一个需要多行业配He的高科技产品,那就不是个人能染指的了。
“我能坐Jin_qu_gan受一下吗?”凯瑟琳·莱特见猎心喜,这时候眼中的期待肯定不是伪装。
“呵呵,当然没关系,不过如果你不能坐进驾驶舱,只有我们的飞行员才能驾驭‘强风’。”斯图尔特·科菲大方,未来“强风”是要对外出售的,遮遮掩掩也没有意义,有些东西也不是看一眼就能看会的,就比如机舱上安装的玻璃,就算莱特兄弟知道这样做的好处,估计他们也没能力做到。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