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运的情报工作很充分,作战小队一路避开三处日军岗哨,顺利潜入马尼拉军港。
这时候作战小队距离码头只剩下不到一百米,这段距离nei的所有建筑物都已经被日军拆除,虽然大雨如注,日军士兵还是坚守在岗位上,不远处还停放着一辆“短吻鳄”装甲车,不用问,这又是日军从美菲联军手上缴获的。
日军在前一阶段作战中,从英印部队,以及美菲联军手里缴获了很多战利品,其中不乏坦克装甲车、以及重炮等重型作战装备。
“怎么办?”杨翰林有点担心,这一百米是任务能否成功的关键之处。
李国运不说话,蹲在路边的积水下摸索了一会,打开一处下水道井盖。
看上去这并不是个好选择,现在整个下水道都已经被积水淹没,而且下水道nei情况复杂,没有专业装备的情况下,没有人能通过下水道jin_ru码头。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下水道nei肯定没有日军的哨兵。
杨翰林他们有,不仅有护目镜,还有专门用于潜水的氧气瓶。
氧气瓶和水下观光潜艇一样,同样是尼古拉研究所的“意外”发明,最初是一名研究员因为喜欢观察鱼类所以才发明的,尼古拉研究所是一个宝藏,习惯x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ca柳柳成*。
话说尼古拉研究所的大型远程智能无人轰炸机项目,到现在立项已经超过十年,花费的资金已经超过五千万兰特,这个项目现在还没有成功。
不过因为这个项目,其他“意外”收获倒是不少,罗克现在已经对这个项目不抱任何希望。
当然该给的拨款还是给,尼古拉研究所的那帮研究员,在不务正业上还是很有天分的。
通过下水道潜入码头,作战小队顺利拿到预先藏匿于水面下的推进器,这又是尼古拉研究所的产品。
不同于意大利人的人*鱼雷,作战小队使用的是x能更好的水下推进器,这种推进器比意大利人的人*鱼雷小很多,x能却更加先进。
意大利人的人*鱼雷叫“猪猡”,这玩意儿有6.7米长,最高时速六公里,航程十八公里左右,使用时两名潜水员坐在驾驶舱*纵鱼雷的方向和速度,当人*鱼雷接近目标时,潜水驾驶员控制爆炸部和鱼雷分离,将爆炸部安置在目标上,随后驾驶鱼雷撤离。。
南部非洲的水下推进器叫“海豹”,看名字就比意大利的“猪猡”好很多。
“猪猡”的本质就是一艘微型潜艇。
和“猪猡”相比,“海豹”取消了驾驶舱,使用可供人员抓扶的把手,在安装了尼古拉研究所特别研制的水下推进电机之后,能以11公里的时速行驶25公里,同时“海豹”比“猪猡”的体积更小,降低了被发现的概率,更便于行动人员在完成任务之后撤离。
也就在意大利海军使用“猪猡”重创地中海舰队之后,各国都开始了对人*鱼雷的研究。
英国在“伊丽莎白”和“勇士”被击沉之后,缴获了三部意大利海军蛙人使用的“猪猡”,遂以“猪猡”为版本开发出英国的“战车”鱼雷,并投入实战。
不过英国人的运气不好,另一个时空中“战车”多次出动鲜有战绩,意大利人也没能重现偷袭亚历山大港的辉煌。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