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已经对南阳盆地的地缘结构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了。之所以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在这个盆地上,是因为这个盆地的战略地位太过重要。
就我们现在所做的分析而言,它是位于中原地区和江汉平原之间的缓冲地带。在周初周王为了压制江汉平原的兴起,将南阳盆的的零星部落征_fu后,分封了诸多的姬姓王国,谓之“汉阳诸姬”。
随着楚国的兴起,除了占据“随枣走廊”的随国以外,南阳盆地已为楚国所据有。随国之所以能够独善其身,主要是因为他选择了依附于楚国。也许做为一些热衷于武力扩张的人这一点无法理解,不过事实是,无论在古典时期还是现在,将一个地区直接纳为国土,并不会是控制这一地区的唯一选择。
对于楚人来说,通过大洪山——南阳盆地——方城夏道jin_ru中原地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他们有实力问鼎中原后。这条通道可以让他们快速jin_ru中原核心区。
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在江汉平原本身,楚人还拥有一条jin_ru淮河流域的通道,这个通道就位于桐柏山脉与大别山脉的接口处。如果你曾经坐过京广铁路上的列车的话,在经过河南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之后,就会在一个叫“信阳”的地方看见山的影子,那里有座山叫“_chicken_公山”。我们可以将之认定为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的交汇处。
在选择陆地道路上,今天和古人的区别并不大。所不同的是我们现在可以选择从山下挖通隧道前行,而古人则往往需要依地形选择可以通行的山口。
当然,这种山口便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出于防守还是进攻的需要,占据了山口的一方都会选择筑一道关城来控制山口两端的交通线。如果地形险要,工程量其实并不会很大。
有一点需要解释一下,筑关的地点往往并不是唯一的,因为这类山口都会有一定的长度,而且并不会是一条标准的直线,你可以依地形选择He适的地方筑关,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还在以多筑几道。这样就相当于加上了几道保险。
我们并不十分确定楚人当时在信阳地区筑了几道城,可以确认的是在南北朝之后这里东西向筑了三道关,He称“义阳三关”(信阳古称义阳)。中间的那道关口叫做“武胜关”,是最为主要的关口,即使在现今的地图上也基本会作个标注。
关于信阳通道的战略作用,在jin_ru春秋之后,会有较为详细的分析。对于周初的楚人来说,如果应对来自南阳盆地的地缘压力才是最为主要的。
不过能够被周人当成对手,并花下大力气在地缘上进行布局,足以证明江汉平原已经有资格成为中央之国的核心地区之一。尽管楚人更愿意认为自己是独立于周人封建系统的独立王国,并因此而具备有称“王”的资格。但对于同属于黄帝后裔的两大族群,这纯属于人民nei部矛盾。
在西周时期,能够晋升为主要地缘政治区的地区并非只有江汉平原一处。在渭河平原的西侧,有一片黄色的土地也逐渐开始体现出它的地缘力量。
如果按照西周时期的称谓,这片土地被称之为“秦地”;汉之后则被称之为“陇右”;现在则划归甘肃所辖(甘肃南部)。
附:陇右——关中地缘关系示意图。
在之前的章节当中,我们一直都将视线集中在渭河平原以东地区。这并非是我有意为之,而是因为东西两大部族的争夺焦点,在黄土高原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平原地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那些在古典时期被定义为边缘地区的地方(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域),这个时候好象被隐身了一样。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