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昨天的更新:
在解读卫国之前,我们需要将时空向后推移一下,即回到武王伐纣胜利结束的时候。拜《封神演义》所赐,一般人都认为大智大勇的武王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是论功行赏了。当然,并不会象小说中那样,给正反两派的人都定一个神位,但所有的功臣,以及归附的商人得到一个诸侯的封号还是可以的。
在武王病逝之前,这一切的确都已经做了。问题是仅仅在伐商大业完成后第四年就离世的武王,并没有机会巩固这些胜利果实,这导致了他的D_D周公横空出世。对于周公,我们之前已经多有描述,他对于华夏文化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不过我们现在的着眼点则在于他对周王朝地缘结构的影响,在武王离世后不久,周公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封建,而我们目前所熟知的西周各封国的地缘格局,大部分都是这一次封建所确立的。换句话说就是周公才是周王朝真正的奠基人。周公这样做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他对武王不忠,相反在这方面周公一直被历朝历代视为人臣的楷模。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解读这其中的地缘背景,这与卫国的封建又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武王最初的封建当中,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以及河北平原(南部)是重点,这很好理解,因为这里是商人所占据的核心区。而从商人手中夺得天下的周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瓜分商人的直接领土。而那些臣_fu于商人的边缘民族,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愿意臣_fu于周人,亦可以原地予以封建。反之,则可以逐步吞并。
由于商人在后期已经将政治中心迁回至黄河北岸,用专有的名词说就是商人的“王畿”在河北平原的南部。这一地区是周人需要重点整He的地方。先秦的惯例是“灭国不灭祀”,也就是即使你将一个国家灭掉了,也应当另外给块地方让他的宗室建“国”,以祭祀祖先。当然这个“国”已经是名义上的了,很多时候也就是在被灭国的宗庙陵寝附近划块地,换句话说也就是让他们去守陵。这个规矩到了后期,特别是战国时期已经不能被严格遵守了。不过在最初的时候,不遵守这个惯例会有很大的道德风险。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