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昨天分析到龙门,今天继续。
_geng据口口相传的历史,大禹治水的施工地点是在一个叫作“龙门”的地方;或者说大禹在那里施工后,这个工程的所在地被命名为龙门。如果结He大禹的施工方式为疏导河道,这种命名也很好理解,河道一经疏通,奔涌而出的河水形如蛟龙出水,那么将工程地点命名为“龙门”就再He适不过了。
问题是现在被命名为“龙门”的地方有多处,如果百度一下“龙门”这个词条,我们会发现中国境nei有近十处以“龙门”为名的地址。分布范围北至辽宁,南到广东。鉴于“龙门”这个名称的寓意颇为吉祥,真正以龙门命名的地址应该远不止十处。
不过这些形态各异的“龙门”并不会扩大我们的比对范围。因为_geng据大禹的活动范围,以及治水之后所造成的地缘影响,地处黄河、淮河流域,并且处在河道上的“龙门”才会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有两处龙门有可能是我选项:一是位于黄河中游,壶口瀑布之南的“龙门”,又称禹门口;另一处则是洛阳盆地之南的“龙门”,又称伊阙。这处龙门闻名于世的是刻于两岸石壁上的“龙门石窟”。
如果按照大禹所治之水为黄河之水的思路。壶口瀑布南面的“龙门”无疑是最有可能承担这一艰巨任务的。因为它是唯一处在黄河河道上的龙门,而龙门石窟所在的“龙门”,实际上是处在黄河的支流“伊河”(古称伊水)河道上的。
因此在古典时期乃至现在,黄河之上的这处龙门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龙门的真正所在,而它也因此被授予了“禹门口”的荣誉。
为了行文方便,我在〈龙门位置示意图〉上将壶口瀑布南面的龙门命名为“龙门1”,而将龙门石窟所在的龙门暂称为“龙门2”。
附〈龙门位置示意图〉
如果从工程量上来看,龙门1的位置位于晋陕大陕谷的南端出口,宽约百米,似乎上古之人集中力量,应该有可能在九年之nei疏通这段不宽的河道。问题在于,黄河在到达龙门1之前的这段南北向的河道,是在山西、陕北两大高原之间行进的(也就是所谓“晋陕大峡谷”)。这就是说,如果龙门1是人工开凿而成的,那么之前未能通过龙门1南流的黄河水又从流向哪里,为祸哪里了呢?如果观察龙门1北部的河道是穿行在华北平原之上的就很好理解了,平坦的地形以及黄河的水量很容易冲刷出不同的水道。而在晋陕大峡谷中,两侧的山地高原阻止这这种可能x的发生。更何况如果龙门1在通行之前,真的高到象三峡大坝大样阻止了大部分的河水,那么黄河之水也最多是在晋陕大峡谷中形成一个大的水库,或者说淹没龙门1以北靠近河岸的耕地。只是晋陕大峡谷两侧的土地即使在现在,也并不具备多少耕种的价值。上古之人很容易在龙门1的南部发现渭河平原和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这样大面积的种积平原,并不需要费力保护晋陕大峡谷两侧的山地。事实上他们也正是这样做的,这三大平原成为了西部族群的兴盛之地。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