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人开始介入泗水流域始于上一次的攻楚之战。在柏举之战之前,吴国已经攻灭了泗水下游,淮河之北的“徐”、“钟吾”两国。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小国是决不敢与吴军为敌的。对于吴国来说,最需要与之达成联盟的是泗水上游的鲁国。鉴于齐鲁两国之间不可T和的地缘矛盾,吴、鲁联盟的达成并没有遇到多大困难。实际上在上一次吴国水军从海上攻齐的行动之前,吴鲁两国就已经达成同盟了。加入这个反齐联盟的还有泗水中游的“邾国”,与沂沭河谷南侧的“郯国”(位于莒国之南)。在吴国水军行动的同时,鲁、邾、郯三国的军队从陆地也向齐国发动了进攻。只不过作为联盟老大的吴国未能在海上取得胜果,那三个饱受齐国压力的泗水国家就更无法独挡一面。需要注意的是,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共同的利益。对于春秋诸侯而言,所有的联盟都不是长期的。仅仅是在两年前,吴国还曾经帮助邾国攻打过鲁国。只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_geng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外交原则,对于对付齐国这个共同的敌人(鲁国出于自保,吴国为了争霸),联He起来才是硬道理。
有了鲁国在泗水上游的接应,溯泗水而上的吴军很顺利的到达了泰沂山脉南麓,并与鲁军He兵一处。不过与柏举之战相比,吴国在泰祈山脉的北侧还缺少一个nei应(上一次是桐柏山西侧的唐国)。这样看来,吴国要想从陆地攻入齐都“临淄”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好在身为齐人的孙武与齐国公室并没有血海shen仇,因此也不会象伍子胥那样鼓动夫差对自己的“祖国”打全面战争。实际上在柏举之战胜利之后,孙武就已经隐退了。或者说知道吴齐之争不可避免的孙子,不愿意让自己处在两难境地。
不管怎么说,吴国需要的是将齐国打_fu,而不是征_fu。有了在楚国的经验,即使夫差再狂妄,也应该知道,要想消化象齐国这样的大国,以他目前的实力是无法做到的。只是如果齐国的主力仍然在泰沂山脉的北侧,并据险以自守的话(泰沂山脉上的齐长城已修筑),吴军很有可能会无功而返。问题是这时节已是春秋末年,礼教不能再帮助鲁国获得额外的优势了,而在地缘博弈中占据上风的齐国将控制区渗透至泰沂山脉南麓。现在,泰沂山脉那五山环绕(泰、鲁、沂、蒙、尼五山)的中心点——“徂徕山”成为了双方新的地缘分割线。如果从地形的角度看,徂徕山与北部的泰、鲁、沂三山He围成了一个半封闭的盆地。按现有的行政区划来看这个盆地的西部是泰山南麓的“泰安市”,东部则是莱芜盆地中的“莱芜市”。因此这个盆地也被称之为“泰莱盆地”。
附:艾陵之战示意图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