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分析过了轵关陉和太行陉,前者是中原通往河东之地的快速通道,后者则是上党高地南入洛阳盆地以及中原的最佳通道。应该说,韩国通过控制沁阳以西的南阳之地,掌握了东西交通的枢纽。其实韩国在三家分晋之初,就将主要的方向定位于华北平原了。这固然是与魏国在河东的强势地位有关,但在韩国人自己看来,也许是棋高一着了,毕竟是否得中原,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
与韩国人相比,魏国主要占据的是沁阳以东部分的南阳之地,而现在的焦作市以东至新乡部分则为卫国控制区。而由于韩国所控制的南阳之地,实际上分割了魏国的国土,因此双方在此的博弈始终贯穿于战国时期。那么魏国所控制的区域中,是否还有穿越太行山的通道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南阳之地的东头,还有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就是南三陉的最后一条——孟门陉(也叫“白陉)。
与轵关陉和太行陉相比,你很难在现有的地图到找到孟门陉的位置。因为这条路陉在现在并没有成为沟通上党地区与华北平原的主要通道(前两条都有国道和省级公路),而只在其旁修建了一条县级公路(叫黑毛沟公路,这个等级的公路,在一般的地图上是不显示的)。
孟门陉的基本路线是沿着一条叫“磨河”的河水前行的,在沿磨河峡谷北向穿越太行山后,在到达晋城盆地东北部的陵川县后,再西向jin_ru晋城盆地。至此,你可以西向穿过丹、沁两水最终到达临汾盆地;也可以北向迅速jin_ru长治盆地。
关于魏国是如何沟通他们东西两块国土的,一直是一个困扰大家的难题。我们会在很多的民间历史地图中,看到魏国的疆土呈n型将韩国的国土包围在nei。或者说是沿着上党高地的东北部向西北方向为魏国延伸了一条狭窄的国土至太原盆地,然后沿着太原盆地的东南部再沿伸一条国土与临汾盆地相连。之所以会有很多研究战国历史的方家,会画出这么一条怪异的曲线,可能是因为史书中记载魏国曾经分别与赵韩两国易地。在与赵国的交易中,魏国所换出的是“榆次,阳邑”两邑(分别在现在的晋中市,太谷县);而与韩国的交易中,则让韩国额外得到了高都、获泽两邑(现在的高都市,阳城县境nei)。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