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西侧那条通往长治盆地的道路叫作滏口陉,之所以会有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条路径在河北平原的起点叫作“滏口”,也就是说如果你自东向西行走的话,jin_ru“滏口”就算jin_ru山地了。滏口之所以叫作“滏口”则是因为一条河流——滏水,现在叫滏阳河。这条河流位于邯郸城的南面,自滏口所在的滏山向东北方向流淌注入古黄河。
滏水对于邯郸城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水源,和切入太行山脉的道路,更在于它可以为邯郸城的南翼提供安全保障。在赵国人决定将漳水堤防改建为长城时,他们也在滏水岸边作了同样的事。有了nei外两道长城的保护,想再从南面攻入邯郸城就不那么容易了。否则后来的秦军也不至于在取得了南阳之地后,还是将对赵作战的重心放在对上党高地的争夺上。鉴于滏水(滏阳河)对邯郸是如此重要,它作为邯郸M_亲河是当之无愧的。
可能会有朋友觉得奇怪,为什么漳水——浊漳水一线没有成为古人修筑道路的基础。其实我们看下地形图就清楚了,太行山主脉在漳水——浊漳水一线比其他地方都要宽(向东突出部分成为了林州盆地的北沿),而滏口陉所处的位置,正好处于一个断层上。在经过滏口向西行走时,所要经过的山地要低矮的多,通行的难度也要小得多。既然有更容易的选择,当然不用去费力开发、维护另一条相邻的通道了。
如果我们要在现在的地图上找寻滏口陉的大致位置,邯郸——长治的“邯长铁路”、邯长高速,309国道都是不错的参照,特别是邯长铁路,就是拐经滏口jin_ru滏口陉的(公路都拉直了,也就是没有绕经滏口)。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太行八陉,大多都是以它们在河北平原的出口而命名的(如轵关、滏口、孟门隘都是这种情况),而他们在穿行太行山主脉时,可能存在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道路,但大至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因此在那些出口处的平原地带,都会成为建筑城邑的首选之地。
如果可以的话,赵人通过滏口陉可以直ca长治盆地的腹地:长治市——长子县一带。不过对于赵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长治盆地,打通与晋阳城的交通线。因此当那位赵国的奠基人“赵襄子”在长治盆地最先所选择的据点,位于盆地的北侧,所构筑的城邑叫作“襄垣”(公元前455年),这个以赵襄子之名为标签的城邑名,一直沿用到今天,即现在的“襄垣县”。
如果按照赵人的想法,他们一定是非常想向南渗透,全面控制长治盆地的。因为在太原盆地与赵国控制的河北平原之间,有这样一个盆地作为连接点的话,赵国东西两块国土就有希望无缝对接了。即使上党高地东、北部边缘的交通线上有魏赵两国的城邑,也逃neng不了被交换或者吞并的命运。问题是赵国人的这种想法需要面对韩国人的反对,对于韩国人来说,长治盆地绝不仅仅是交通线上的中继站,而是他们在山西高原存在的重要标志。既然上党高地以外的盆地都被魏赵两国瓜分了,韩国人就更没有理由放弃上党高地腹地这几块算不上丰腴的盆地了。
应该说在大部分时期,韩国人在上党高地的这三个盆地,还是能够占据相当优势的。这种优势的取得,除了他们自身重视以外,与魏国人的暗中支持也有关。魏国人后来之所以要把自己在上党高地上的城邑“送”给韩国,除了希望取得轵关陉所对应的南阳之地的控制权外,亦是希望韩国人能够在上党高地上牵制赵国,甚至切断赵国的交通线(对于魏国来说,有轵关陉足矣)。这样的话,魏国在河北平原上,就有可能对赵国取得优势。所以说三晋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He作与对抗同时存在,怎样才能处理好确实是需要反复斟酌的。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