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战国时期,诸侯们的地缘结构已经由点到面了,因此做起图来来要花费成倍的时间。今晚做了张〈齐——宋——楚地缘关系示意图(前300年前后)〉,以让大家更加细致的了解齐国西、南面的地缘结构。当然,宋国的结构也会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毕竟这个二流强国是大国之间重要的缓冲地。
公元前300年前后数十年,是战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也是He纵连横最为活跃的时期,诸国的疆域也都转向稳定。或者说,大家都在为将要到来的统一战争积极卡位,进行战略扩张。而象中山国、宋国这样的二流强国,也成为大国博弈最后的牺牲品。
说到“宋”这个国家,虽然我们在春秋之时也经常会涉及到,但其实并没有对它的地缘结构作过详细详细。宋国最“辉煌”的时候,当然是在那个“仁义”的宋襄公时代,不管这个颇有仁者风范的君主,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但宋国在那时也的确风光过。当我们将时光转移到战国中期时,我们会发现,相比于其他几个老牌二流强国,宋国还算混得不错的。最起码在它的西面,那个死对头“郑”国,在公元前375年就被韩国灭了;北边那个最好的卫国,也早已名存实亡了。卫人在河济平原的土地只剩下个都城“濮阳”且来祭祀先人了。至于说东面的鲁国,早就对扩张不抱有幻想了,能够保住都城曲阜周边那一亩三分地,为周礼传承薪火就不错了。而宋国的地缘实力似乎并未见削弱,最起码在战国七雄相继称王之后,宋国也赖不住x子,开始称王(公元前318年)。如果和其他“王”国相比,宋国和中山国的实力差不多,都是自认为有“五千乘”的实力(大国是“万乘之国”)。以这种实力,勉强过把“王”瘾倒也不错,但要想在地缘博弈中占得先机都太困难了。
很多朋友可能会奇怪,以宋国这种四战之地的位置,为什么反而在郑、卫、鲁、宋四个中部二流强国中混得最好,特别是与最先被灭掉的郑国相比,宋郑两国的地缘位置是比较类似的,一东一西,占据了中原地带的两端,而灭国时间却相差了90年(宋国是在前286年为齐国所灭)。
实际上90年的时间放在历史中并不是很长的时间,换句话说宋、郑两国被那些边缘大国所灭,是迟早的事,谁先谁后并不会有质的区别。不过郑国亡在前头,也还是有地缘方面的原因的。因为郑的的位置,正处在中原的西部,无论是秦人还是晋人,如果想jin_ru中原争霸,都会将目标首先对准它。另一方面,如果从南阳盆地出“方城夏道”向中原渗透的楚人,也是郑国的主要对手。也就是说,郑国的位置处在几方博弈的焦点,承受的压力也最大,以至于当晋国分裂为三个同等实力的强国时,率先被东进的三晋所灭。
而处在中原东端的宋国,所承受的压力就要小得多了,无论是渭河平原的秦人,还是山西高原的晋人(包括后来的三晋),或者说江汉平原的楚人,核心区都离宋国较远。齐国的核心区算是离宋国比较近的了,不过齐宋之间要想发生直接的地缘博弈,得先想办法kua过鲁、莒两国。因此与诸大国的核心区相隔较远,没有处在地缘博弈的焦点上,为宋国的生存赢得了时间。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