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对于燕山以南的农耕民族为什么能够多次成功渗透入辽河平原,今天已经有不少朋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都有一定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解读一下。昨天已经分析过了下辽河平原的气候、土地是东北平原中,最适He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地理单元,这一点对于农业社会来说,应该说是最为重要的,否则不仅不能为自己的核心区提供战略支持,反而要耗费其他地区的资源(所以国土并不是越大越好,关键要有用)。因此扩张的源动力,就是要有资源可以利用。

当燕国人越过燕山山脉,并击退盘据于此的边缘民族后,接下来要做的除了运用已经成熟的农业技术,在下辽河平原开发为耕地以外,更为重要的便是如何保证息身安全的问题。在燕人还在华北平原之时,尽管燕山山脉本身成为了燕人北扩的最大障碍,但也反过来保证了燕国北境的安全。有了燕山在北线作为屏障,燕国才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南线之上,并参与中央之国nei部的地缘博弈。现在燕国人需要寻找一到新的防线,以将那些不甘心失败的戎狄,隔离在下辽河平原之外了。

就东北平原本身的地理结构而言,希望寻找一条东西向的山脉,以为依托是没有什么希望的。除非燕人有能力将防线推至小兴安岭,将整个东北平原纳为自己的控制区。而在整个古典时期,核心区nei的农耕民族都无法做到这点,更别说力量薄弱燕国了。不过燕国如果仅仅是想控制“下辽河平原”,成功的机会还是挺大的。我们之前分析整个东北平原的地理结构时说过,整个东北平原大致是呈一个向下收窄的倒三角型,而下辽河平原就是这个倒三角的尖。也就是说,如果燕国仅仅是想守住这个“尖”的话,它的防御面并不算宽。

事实上“下辽河平原”两侧的地理结构,比想象中更有利于燕国构筑防线。因为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下辽河平原与北部的东北平原主体之间,其实是处于半独立的状态。也就是说下辽河平原的形态,其实不太象是一个自然过渡的三角形的角,而更象是在一个倒梯形下面的块状凸起。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地理结构,是因为下辽河平原处在燕山山脉与长白山脉的结He部。前者自西向东沿伸,在下辽河平原的西侧形成了一片丘陵地带,叫作“辽西丘陵”(努鲁尔虎山与医巫闾山一带);而大致呈南北状的长白山脉,则一直向西南方向延伸至辽东半岛。相比于长白山主脉而言,延伸至辽东半岛的这部分支脉则要平缓一些了,或者说已经呈现为丘陵地貌了,因此也被称之为“辽东丘陵”(主体为“千山山脉”)。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2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2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