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解读了燕国的上谷郡。应该说,燕国在西北方向的开拓,主要还是基于防御的需求,毕竟怀延盆地——军都陉一线是游牧民族入侵华北平原,最为直接的线路。当然,要是有充足的时间,和相对弱小的对手,燕人也并非不愿意,顺着洋河和桑干河开疆。只是对于已经习惯于平原生活的燕人,如果想在高原地区有一番作为的话,其实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因此上谷郡以西的区域,成为了来自山西高原的赵人,与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博弈的主战场。
就“郡”这个概念而言,在秦人将之正式定为一级行政单位之前,在战国时其实是诸侯们设在边地的,一种军政He一的单位(后来也有在核心区nei推广的)。在中央之国的北部边境,由于扩张到农牧(渔猎)分割线,因此燕国沿燕山一线设置的“塞上五郡”,其影响力一直持续了上千年。而在燕山以西,山西高原与蒙古高原的接触区,赵国也同样设置了三个郡级机构,以护卫它在山西高原的核心区。它们就是代郡、雁门郡、云中郡,He称为赵国的“北三郡”。而其中与燕国的上谷郡相邻的,就是“代郡”。
对于“代郡”,我们不应该_gan到陌生,因为在赵武灵王灭代一节中,我们已经清楚了“代”这个地缘概念的由来,也知道了它的核心区是在蔚县盆地。不过无论是之前的“代国”,还是后来的“代郡”,其覆盖范围并不止于蔚县盆地。
如果我们从蔚县盆地出发,向北走的话,最先jin_ru的地理单元会是“大同盆地”的东北角。尽管一般理解中的“盆地”应该是一个近似于圆形的,四面高、中间低的盆形区域。但在真实的环境中,却很少有盆地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更多的是呈现不规则,甚至有明显条状突出部的状态(比如沂定盆地),而大同盆地就是这样一个不规划的盆地,它最为明显的突出部,就是在它的东北方向,也就是蔚县盆地的北部。这块条状突出部,目前所设立的县级行政机构为河北省阳原县,因此我们也可以将这部分单独称之为“阳原盆地”。其实所谓的“阳原盆地”与“大同盆地”之前,并没有明显的山体进行分割,之所以将这个突出剥离出来,是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它的状态。事实上“大同盆地”更全面的名称就是“大同——阳原盆地”。
当我们北向穿越呈东西条状的“阳原”盆地后,我们会jin_ru另一个条状的盆地区——“阳高——天镇盆地区”。如果我们从整体来观察的话,会发现“阳高——天镇盆地区”、“阳泉盆地”,与大同盆地主体之间的关系,象上手掌和两_geng伸出的手指的关系。只不过“阳高——天镇盆地区”与大同盆地之间存在的明显的山体分割,因此得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地理单元。按照我们的命名原则,这个独立的盆地区里面的县级行政单位,自然是“天镇县”和“阳高县”。而在“阳高——天镇盆地区”东北方向的就是“张家口盆地区”了。
至此我们应该清楚燕国“上谷郡”以西地区的地理结构了。不算“张家口盆地区”,南北排列的“阳高——天镇盆地区”、阳泉盆地、蔚县盆地整体呈一个中文的“目”字形。这个目字形的盆地带,就是赵国“代郡”的主要管辖地区。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