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朝鲜边境的主要特征是“两江一山”,即鸭绿江和图们江,以及两江中间,号称两江发源地的“长白山”。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长白山,与之前我们一直在提的“长白山脉”不是同一个概念。后者是呈连贯状态的,中国东北边境山地的总称。而这一节我们所指的“长白山”,就是一个山头,而这个山头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中间有个由火山口积水而成了“天池”。也就是中国所称的“长白山天池”,和朝韩所指的“白头山天池”。

如果中朝两国是由一条贯通日本海与黄海的大河所分割的,那么无论是在约定俗成的古典时期,还是j确划界的现代社会,都不会有太大争议。河道中间的主航道就是最公平的国境线。当然,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即使是有明确的划界原则,也还是会存在争议的。特别是在呈喇叭状的出海口处。中朝之间所涉及的图们江口以及鸭绿江的故事,我们之前已经分别分析过了。应该说,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在那两个地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其中缘由不再叙述。而中朝之间的所谓“领土纠纷”,在政治层面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两国在40多年前就已经正式签订了边境条约。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近些年来之所以在民间成为热点,并不是由于中国的民间,有什么特别的举动(最多也就是网上发发牢*),希望改变鸭绿江口和图们江口的现状。而是三八线以南的韩国,在民间热炒。

如果从法理上来说,韩国对中朝鲜边境指手划脚当然是没有道理的。不过考虑到朝韩两国之间有统一的共识,并且将来半岛肯定还是会以某种形式统一的。这些来自韩国民间的声音,难保在某一天不上升到政治层面上。因此虽然觉得现状并无多少改变的机会,也还是做个专题,正好也通过这个案例,让大家清楚地理特征的认定,在划定国境线时的重要x。更重要的是,了解双方诉求的地缘背景。

在古典时期,东亚其实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边境线。不是说两国之间就没有界线了,只不过一般不会特意的去打界碑,而是约定一条明显的地理特征(或山,或水)作为双方的分割线。从分割的角度来看,河流的作用比山脉要明确的多。最起码无论是河岸,还是主航道,都比分水岭要容易确认。

从这个角度看,在古典时期结束后,中朝之间的边境线应该是比较容易确认的。因为鸭绿江一线的南部边境,在明朝承认高丽的属国地位时,就很明确了。而图们江作为中、朝的北部边境,最迟在清朝也明确了。之所以不能确定要明朝就已经明确了图们江的概念,是因为那里是满人与朝鲜人相交的地区,而就以“中华上国”自据的明帝国来说,当时是不会为两个定位虽有不同,但都属于附庸民族之间的划界,耗费太多j力的(所谓“不分化外,一视同仁”)。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3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3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