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间岛”这个名词,相信关心国际关系的朋友都有所耳闻,在很多中国人脑海里,这已经成为韩国民间某些人窥视中国领土的代名词了。今天我们就要来聊聊,间岛问题是怎么出来的,又牵扯到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在分析古典时期的地缘结构时,我们曾经将辽河下流的“下辽河平原”定义为四战之地。即它是西面的蒙古高原、北部的松neng平原、南部的华北平原、东部的朝鲜半岛,地缘博弈的焦点。来源于这几个地缘板块的族群,在“下辽河平原”上演了一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剧。而到了古典时期末期,由于东北渔猎民族的代表——满洲人入主中原,促使了这几个地理单元在政治上归于一体。而真正改变地缘结构的情况,则发生在19世纪末。满清政权所统治下的汉族农民,被获许开发东北地区。这使得包括下辽河平原、辽东半岛在nei的整个东北地区,历史x的和中国核心区融为了一体。换句话说也就是,汉族人口终于_Fill_了东北地区。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无疑是华夏文明的一场重大胜利,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满汉一体所带来的政治优势,而是汉族巨大的人口压力。问题是在汉族依靠人口数量在东北地区取得地缘优势其,满族所统治下的中央帝国,却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为衰弱的时期。之所以说这个时期最为衰弱,是因为两个从来没有对东亚大陆,造成过实质压力的地缘板块:欧洲和日本列岛,同时开始向这个老大帝国发难了。
自从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华帝国的大门后,那些从西洋而来的欧洲人,都想在东亚大陆分得些利益;而位于东洋,一直以来唯中华文化马首是瞻的日本列岛,此时也凭借海洋优势,希望跻身殖民帝国的行列了。就东北地区的情况而言,真正承受的来自欧洲的地缘压力,倒不是来源于海上。在这个方向,那个兴起于东欧平原,征_fu了西伯利亚,并从清政府手中割取了外东北的俄国,才是欧洲殖民者在东北地区的代表。换句话说,已经在陆地上对东北地区呈半包围状态的俄国,是最希望也最有机会,将东北地区据为自己势力范围的国家。
俄国横kua欧亚所获得的大陆优势,是需要远涉重洋,才能到达东北地区的西欧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并消化东北地区,俄国人海陆并进,依东北地区的地缘结构,做了两手布局。其一就是在东北平原腹地,修筑了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通的“中东铁路”;其二就是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向清政府“租借”了旅顺港。以从海路封堵其他殖民帝国,向东北地区渗透的路线。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