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统一固然是最佳的选择。不过如果这个国家的nei部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T和的程度,暂时的动乱和分裂,往往倒能激发出一些之前被掩盖的潜力来。日本所要面对的中国,当时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如果日本一直面对的是那些高坐在北京的满洲贵族,和汉族谋臣的话,他们在东北的计划会更顺利些。因为地理上所产生的距离_gan,会让政治中心的统治阶层,比较容易放弃边缘地区的利益,特别是在这个政权处在nei忧外患的阶段时。结束满洲贵族统治的中国,不仅在政治上面临重新洗牌,在地缘结构上也是如此。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抢占有利地形,以期在乱世中分得一块蛋糕。这种格局对地缘的影响就是,一些之前被帝国中央所忽视,或者说开发度不够的地缘板块,潜力被激发了出来。而这其中,奉系军阀所控制的东北地区,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东北地区之所以为俄、日所窥视,就是因为它潜力巨大,即使不考虑它的可耕种面积,白山黑水之间所蕴含的丰富自然资源,也足以抵得过一个中等国家。尽管俄、日两国在东北亚地区保有军事优势,并控制了主要的交通线(铁路)。但从基本面来看,中国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毕竟东北的主权还是在中国政府手上;另外连续几代的移民史,也让中国方面,在东北地区占据了绝对的人口优势。如果能够有利利用这些优势,并在俄、日两国之间寻求平衡(又是“以夷制夷”的老办法),占据东北地区的政治力量,最低限度能够在军阀割剧的局面下,neng颖而出的。而最终抓住了这个机会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了。
本土出身的奉系军阀,独立经营东北的局面,让日本所面临的局势发生了变化。由本来重点博弈俄国人,变为不得不更多关注中国方面的变化。而张作霖显然也十分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除了在日、俄之间周旋之外,更是在增强自身地缘实力方面,下足了工夫。加大对东北资源的开发力度是一个重要举措,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加速从关nei移民的速度。我们知道,之前的“闯关东”式的移民,还是nei地缺地农民的自发行为,属于自然渗透的范畴。而取得东北控制权的张作霖,则将之上升到政治层面——用火车从关nei大批的,有组织的向东北地区移民。其高峰期甚至达到一年300万的数量。强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尚能控制的丰富资源,使得奉系军阀有机会,也有实力(相对之前),作为中国方面的代表,与俄、日两国展开一场三足角力了。
在奉系依靠数量宠大的移民,来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日本当然也清楚人口数量的对比,才是决定地缘属x及文化的终极力量(看看曾经成功入主中国的满洲人的下场就知道了)。因此在日本全面控制东北地区以后,也试图通过增加移民的数量,来达到融He东北地区的目的。其计划是通过20年的时间,移民500万人,并在东北繁衍到1000万人。这个数量预计可以占到东北总人口的1/5,虽然仍不能取得优势地位,但最起码可以避免同化,巩固自己在东北地区的地缘基础。当然,最终要想完全融He东北地区,日本还需要对东北境nei的汉族进行“皇民化”教育,以期从汉族人口中分化出相当数量的,有日本文化认同_gan的群体来。这种做法跟当年的满洲人抬亲满汉族入旗的做法,如出一辙,只不过目的x更明显。不过由于日本后来卷入战争的程度过shen,人口消耗过大,影响了移民数量。另外就是东北地区毕竟与中央之国的其他区域山水相连,很难孤立x的进行同化政策,因此日本试图改变东北地区地缘基本面的企图并没有实现。而在另一个,在地缘上属于孤立状态,日本统治时间又较长(半个世纪)的台湾岛,日本就要成功的多。以至于接蒋经国班的那位“总统”,至今仍以做过日本人为荣。
奉系军阀,或者说东北本土的地缘力量崛起,以及中国当时混乱的政治局面(在和名义上的中央政府谈判时,就有可能换总统了),延缓了日本控制东北的时间,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日本计划中的“朝满铁路”(北线),进行的就那么顺利了。从时间上来看,由将铁路由吉林穿越长白山脉,铺入长白山脉南麓的时间是1926年(吉林至敦化之间的“吉敦”铁路,日本向中国方面提供贷款,并控制路权);而再由长白山脉南麓(敦化市)穿越整个“间岛”地区,到达图们江北岸( 图们市)的计划,则要到1932年才开始动工,1933年完工。至此,长春到图们的铁路线才算全面完工,这条分段完工的铁路线,也因此被叫作“长图铁路。而这时朝鲜境nei的铁路线早就在等着对接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