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机器就打不开,今天早起一试倒开了,不知道是什么问题。
这点时间更新是不可能了,不过昨天在车上听广播倒注意到一个细节。现在官方媒体已经将“北方四岛”改称为“南千岛群岛”了。只是为了顾及这个传统叫法,有时会在后面加一句:“即日方所称的北方四岛”。不要小看了这一称呼的转变,这意味着中国对于日本“北方四岛”主权归属问题的态度有了变化。
现在大家去看中国出版的地图,北方四岛都是被划给日本的,最多在边上加个括号,写上“俄占”两个字。这个共识,应该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时达成的。目前中方的这种态度转变,显而意见的是准备将“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作为一个筹码了。至于这个筹码的作用,则是为了影响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
实际上俄国领导人在中日之间为了钓鱼岛正剑拔弩张时登岛,本身就显得很可疑,之前几十年都没有这样做过。并且南千岛群岛的归属问题,在普通俄国人心目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小的。这点较之日韩之间的所谓“独岛”,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不是在一个数量级的。换句话说,俄国人即使是为了选情,也并没有十分的必要,选择在这个时机做这种对于日本来说,非常敏_gan的事。不能说俄国人这样做就是为了帮中国人,但双方在底下达成一个共识,同时对日本施压,以测试美、日联盟反应的可能x还是存在的。这样做对于俄国人来说,并没有坏处,他们本来握着北方四岛就是为了跟日本换取更多的筹码,跟中国同步做一些动作的话,可以B使日本更着急解决北方四岛问题(谈判中,着急解决问题的一方一般会放出更多的筹码来交换);而对于中国来说,有俄国人在北边强化北方四岛问题,有利于将日本普通民众的目光从钓鱼岛上转移,以便于双方在政治层面上达成一定共识(主要是日方态度的转变)。毕竟对于日本人来说,北方四岛的重要x,比钓鱼岛要高的多。
这出戏是马上能够见到功效,还是会变成拉锯战,新闻当中应当会随时有反映的。喜欢地图的朋友倒是可以关注一个细节,如果过后最新出版的世界地图中,北方四岛已经变成了“南千岛群岛”,那么就意味着可能要拉锯一段时间。至于说是象“克什米尔”那样,画成俄、日争议区,还是直接在地图上,承认俄国的主权,则要看最近日本的态度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熟悉的战国史应当是战国末期那一段,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那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与秦国进行了惨烈的“长平之战”的赵国,以及试图让一个刺客扭转局势的燕国,可能都会更加xi引我们的目光。不过在战国中、前期,魏国才是中央之国政治舞台上,当仁不让的主角,其风头甚至盖过了后来的天下共主“秦国”。
有关魏国的赫赫战功,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多有描述了。可以说,魏国以主角的身份,几乎打遍了所有竞争对手。如果从政治的角度解读魏国兴起的原因,那么历史教科书会告诉我们是魏国率先实行了改革。“改革”是现代人的说法,历史上一般称这种变化为“变法”,其先行者,就是战国时期那些法家学说的杰出代表(为魏国变化的叫“李悝”);如果让有“明君救世”情节的人来看,魏国的成功则是因为他们出了个“明主”——魏文侯(前445年——396年在位),而这位明主的儿子“魏武侯”(前396年——370年)。这两代魏侯算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一、第二代君主,他们在位的这70多年是魏国最为辉煌的时期,也相当于是战国的第一阶段。
不过对于喜好军事的朋友来说,他们似乎更愿意把功劳记在一个叫吴起的军事家头上,因为吴起训练出了数万名不仅身批重甲,全副武装,还可以带着三日口粮,在山地中半日急行军百里的重步兵——魏武卒。单看这些数据就足以让人意识到,这种攻击力与机动x兼备的古代“特种部队”,其可发挥的战斗力和威胁力,和后世的蒙古铁骑有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魏武卒的活动范围要相对小一些,并且优势是在山地当中。而包含了秦、魏、赵、韩四国在nei的黄土高原,正是这些山地步兵所最适应的战场。能够将韩、赵两个兄弟之邦排挤出晋国的核心地区“河东之地”,吴起和他的魏武卒应该是出了很大力的。只是就象分家一样,谁继承了最大的权利,也就等于继承了最大的义务。对付那个与三晋地缘关系复杂的秦国,也自然是魏国的任务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