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少梁城,我们并不应该_gan到陌生。在当年秦晋争霸的过程中,以其为中心的“梁国”就经常出现在两国博弈的舞台之上。而梁国后来也在秦穆公“收复”河西之地的过程并,被秦国吞并了。前段时间有个成龙主演的电影叫《大兵小将》,里面的时代背景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而对战的两个国家,居然是“梁国”和“卫国”。且不说梁国在战国末期还有没有,卫国除了个虚名和一座城之外还有什么,单从地缘关系上来看,这两个国家即使是在春秋时期也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国家。只能说香港导演在为所编造的故事导入历史背景时,态度过于随意了。
先秦的“少梁”大致就是现在的陕西省韩城市。从地形图上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韩城的位置正处在河东、河西、陕北三个地缘板块的交界处。背山、靠河,面对大平原,其地缘重要x不言而喻。秦人选择由河西之地北部切入,并沿陕北高原南麓攻击“少梁”,如果得手的话,即可以将魏国在黄河西岸的西河郡、上郡两个战略区一切为二,又有机会进而渡过黄河,攻击魏国的河东之地。
“少梁之战”并不是秦献公对魏国所做的第一次反击,四年前(公元前366年),秦军就曾经在河西之地的南线,对魏国展开过一次大规模攻击;并且在两年之后(公元前364年),由南线攻入过魏国的河东之地,并在石门(运城市南)一战中,斩首六万。
实际上当年秦晋争霸当中,秦国就经常选择南北两条攻击路线来与晋国博弈的。问题是如果你只是这样的线x攻击,那么即使能够由洛水——河水一线,打开一条战略通道,也势必会陷入晋(魏)国的三面包围之中。因此在大部分的时候,秦国即使攻击得手,还是会选择后撤回洛水以西。这种战术上的胜利,更多是对晋(魏)国的展示秦国攻击力的一种方式,以压制晋(魏)国shen入渗透渭河平原的yu望。
在秦献公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对晋国所展开的这场“石门之战”“少梁之战”,所起到的也正是这种战术作用。因为秦国在取得胜利,并俘获对方主帅之后,不得不再一次的退出了河东之地。在秦、魏双方的地缘实力,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时,几场战役的胜利并不能迅速转化为战略优势。
如果说秦献公时代,秦、魏两国的实力对比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那么等到秦献公的继承者,秦孝公继位后,双方的实力对比就开始向有利于秦国的方向发展了。按照传统的历史观,秦国之所以能够在秦孝公时代,扭转局势,是因为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生产力。这当然也是秦国兴盛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_geng本的原因。因为战国时代本身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通过兼并小国和边缘民族逐渐壮大的诸侯们意识到,如果再延续周人所创建的层层分封制,那么他们所辛苦扩张的土地,同样会陷入一个分裂再分裂的恶x循环之中。而周王室和晋国公室的结局,也一样会降临在这些诸侯的子孙身上的。所以到了战国时期,将土地的控制权集中在公室手中,并将土地的使用权分配给自耕农,以利于平行化管理的模式,成为了大势所趋。换句话说,秦国所进行的改革,其他的诸侯国也在进行。只不过由于秦国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商鞅变法”才成为了先秦变法最成功的案例。
从变法强国的角度来看,魏国是诸侯中的先行者,秦国所做的改变,更多的是在管理模式上,与魏国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真正让秦人有机会夺回河西之地的原因,并不在于秦国增强了多少地缘实力,而在于魏国的地缘实力被削弱了。所谓“此消彼Zhang”,有时候胜利的天平倾斜,并不一定要等到自己的实力增强,因为你的对手一旦实力受损,也就等于你的相对实力增强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