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巴蜀最后的结局,一般的印象是他们都被秦国所灭(公元前316年),相信也有许多朋友,为楚国没能抢先一步征_fu巴蜀而扼腕。其实楚国并非没有向西渗透,也并非没有取得战果。如果从道路的通行情况来看,由长江中游溯江而上jin_ru四川盆地,并不会比由渭河流域,经由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入川,难度更大。在秦以后的古典时期,帝国的官员们如果想入川,往往会选择先由陆路到达江汉平原,然后再沿长江溯江而上(从宜昌到重庆,大概一个多月的路程。反过来就更快了,要不李白也不会_gan叹“千里江陵一日还”)。当然,无论是选择北线的蜀道,还是东线的长江水道,巴蜀在防御上都有足够的地缘优势。因此决定,楚、秦两国是否入川的_geng本原因,并不是攻击难度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足够的利益。
秦人想得到巴蜀之地很好理解,一是需要成都平原的耕地,以支撑秦国规模越来越大的军事行动;二是要占据长江上游的地缘优势,从侧后方给最大的竞争对手楚国以压力。而对于楚国来说,这两点理由都不能激起他们的征_fuyu。因为对于楚人来说,他们比秦人的扩张究竟要大的多。两湖、江淮地区,都有着大片水量充分,地势平原的可开发土地。而即使是他们把战略目标选定为秦国,占据四川盆地也不能够获得足够的地缘优势,因为整个四川盆地无论是从河流,还是山势的角度看,相对于黄土高原都还是处于仰攻状态。并不是说在这种状态下不能够有获胜的机会,但象春秋战国这种持久战形态,胜算是很小的。
不过最终的结果是,楚人还是向西渗透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楚人并没有把终极目标,锁定在地缘潜力更大的蜀地。他们甚至也没有打算,彻底的征_fu巴人(这项任务太艰巨了)。而能够引发楚人强列兴趣的土地,居然是三峡地区。如果楚人准备灭蜀或者灭巴,控制三峡水道当然首先要做的。问题是我们刚才也说了,楚人其实没有特别强烈的yu望这样做。
实际上楚国对三峡地区_gan兴趣的原因,并非只是为了控制水道,而是三峡两岸那些看似无用的山地。这片基本没有什么农业潜力的土地,似乎并不值得一个大国为它大动干戈。而依当时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楚人也不可能会有开发三峡地区的旅游业或者建个水坝之类的想法。那么,基于“无利不起早”的原则,三峡地区必然有xi引楚人的资源。事实也的确如此,三峡地区虽然没什么农业价值,但它对出产另一种生活必须品——盐。
如果以农业潜力大小,来评判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完全身处山地之中的巴人显然是无法以正式的身份jin_ru中央之国的政治舞台的。即使是同样出身山地的越人,他们也是通过开发宁绍平原,并最终压倒吴国,而获得整个太湖平原后,才有实力和资格与其他诸侯争雄的。而巴人在这其中可以说的上是一个异类,他们并没有试图迁移到平原地区,但巴国在历史上的最终定位,并没有等同于那些戎狄部落,而是相当程度被认定为一个正式的国家。在中央之国的主要诸侯们纷纷自立为王后,巴国甚至也开始仿效称王。
巴人之所以成为一支让人无法忽视的地缘力量,除了他们彪悍的作风让人印象shen刻外,更重要的就是他们有盐。说到盐这种生活必须品,给大家印象最shen刻的应该就是中国持续了上千年的食盐专卖制度。这似乎给我们一种_gan觉,控制了食盐就能够控制一个国家的命脉。而实际情况是,食盐的专卖制度是基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设立的,简单点说控制它就是为了钱。但这种控制,并不代表食盐真的是一种可以左右地缘格局战略物资。这主要是因为比之粮食,食盐的需求量是很小的。另外食盐的产地也很多,很难从源头上将它完全控制起来。基于这两点,在中央之国陷入分裂时,即使某一个地缘板块nei,食盐无法自给,他也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多点获得补充。并不会因为缺盐,而让大家都变成白毛nv(男)。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