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四川盆地的盐,相信对中学地理还有印象的朋友,首先会想到“自贡”。自贡这个地方,有两个东西比较出名,一个是恐龙,另一个就是“盐”。在中国核心区的nei陆地区,自贡算是最主要的盐产地了,也有“盐都”之称。如果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自贡一带位于沱、岷两江的下游,川中丘陵的南部,在战国时代亦属于巴、蜀势力相交的区域。虽然我们昨天谈到了盐的重要x,但自贡一带并没有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这种结果相信会出乎很多朋友的意外,因为从地缘位置来看,如果这里有这种丰富的盐卤资源,没有理由不成为巴、蜀竞相争夺的目标。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自贡的盐卤资源当时还没有被发现。
我们昨天也说了,在战国时期nei陆的盐井多称为“盐池”或者“盐泉”。古人在用词方面是非常j准的,因为上古所能够被人类所利用的盐卤,都是随地下水自然溢出的,然后汇入河流(如三峡巫盐),或聚成盐水湖的(如运城解池)。发现和利用这种类型的盐卤,并不需要特别的技巧,所以也最先被人类所利用。而自贡的盐卤资源则在地下,需要钻井才能得到,开发的时间也自然靠后。从逻辑的角度推断,自贡的地下盐卤资源,应该是在开挖水井的过程中被发现的。虽然不能确定谁是最早的发现人,但可以确定的是,自贡的采盐历史,最早所能上溯到的朝代是东汉时期。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巴蜀之地还需要从那些山谷之中流淌的盐泉,来获取食盐。
在巴人控制了巫盐之后(宝泉山盐泉),他们又在川东沿长江一线,相继找到了“彭溪”(重庆云阳县)、“涂进溪”(重庆忠县)等盐泉;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边缘山地中,得到了伏牛山(重庆彭水县)、清江盐泉(湖北长阳县)。这些盐泉的开采利用,无疑极大的增强的巴人的经济实力。因此在当时,巴人的这种生存方式,被视作“不耕而食,不织而_yi”的异类。
有了险峻的山势作为屏障,便利的水道以为外联,加上这天赐的盐矿资源,巴人能够在农业条件要好的多的蜀、楚两国之间生存下来,并成为左右长江流域地缘格局的重要力量,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巴人的这种点状分布的盐矿资源,在给巴国财富的同时,也蕴han_zhao风险。因为它也让对手的目标更加明确。即如果你有办法从巴人手中夺取这些盐泉,那么巴国的衰弱也就在朝夕之间了。最终终结巴国财富神话的不是占据上游优势的蜀国,而是那个长江中游的霸主楚国。楚人对于巴国控制区的渗透,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在这样复杂的地理环境中,想要一战而功成就很难的。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