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苴国”的情况,相信绝大部分朋友都很陌生。因为在我们的概念里,四川盆地应该是由巴、蜀两分天下的,怎么又冒出来了个“苴国”。其实对于这个国家,我们之前已经做过一些交待,它实际上是蜀国封建在四川盆地北部的一个藩属国,为的就是控制入川的蜀道。苴国最初封建的位置,是在现在的四川省广元市一带,国都叫作“土费城”(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说“土费城”大家可能就更不熟悉了,不过后来秦人来了之后,在这里设置了四川盆地第一个县,这个县的名字就要著名的多了,叫作“葭萌”。如果还想不起来的话,可以回忆一下《三国演义》,里面张飞与马超大战的地方就是这。
如果从地理结构上来看,葭萌这个点正好位于嘉陵江上游两条支流的交汇处(支流的结构,后面会分析)。也就是说不管你从哪个方向来,如果想沿着嘉陵江入四川盆地的话,“葭萌”都是一个节点。过了这一带以后,就可以jin_ru四川盆地腹地了。
从地缘关系上来看,葭萌与巴国的联系,显然要比蜀国更为紧密。一则是它属于嘉陵江沿岸城市,与巴国一_yi带水;二则是葭萌所处的地理环境,还是属于山地,更适He巴人而不是蜀人生存。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蜀人正是从巴人手中夺取了这个战略要点,并设置了“苴国”这个藩国以为屏障的。而巴国之所以会丧失了个门户,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要应对东线的楚国,从长江水道上所带来的压力。并且在楚国逐个夺取巴人的盐泉之后,巴人的整体实力也已经大不如前了,在这种情况下,将保卫四川盆地北方门户的重任“移交”给蜀国,也是不得以而为之。
按照常理来说,蜀国在取得了嘉陵江上游的地缘优势后,应该顺嘉陵江而下,逐次攻击巴国的核心地区,直至江州(重庆)。问题是对于蜀国来说,这样做的收益太小。做为一个已经成功由渔猎转型为农耕民族的国家,能够出产更多粮食的低地才是蜀人所渴望的。而巴人在川东的那些山地,显然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也许巴人的盐可以让蜀人决心放手一搏,毕竟蜀国也要从巴人手上买盐,巴人“不耕而食,不织而_yi”的好日子,也有蜀人做的贡献。不过那些盐泉所处的位置,让习惯了平原地区生活的蜀人想想都可能会头疼,就算占的了一时,在剽悍的巴人袭扰之下,也很难长期据有。更何况盐泉这块肥r,已经被更为强大的楚国盯上了,再费力的攻击巴国,很可能为楚国做了嫁_yi。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唇亡齿寒”这句成语在当时还没有出现,但如果巴国亡于楚的话,蜀人闭着眼睛也能想到下一个会是谁。
有鉴于此,蜀国在攻击入嘉陵江一线后,并没有再把注意力放在巴国身上(让巴人去和楚国纠缠好了),而是沿嘉陵江向北渗透,去建筑新的河谷平原去了。
如果苴国仅仅是为蜀国看守门户,苴国也许并不会有挑战蜀国宗主权的想法和能力。不过在它立国之后,北面位于秦岭和大巴山脉之间的“汉中盆地”也被蜀国所控制了。
关于汉中盆地的情况,我们后面会有专门的章节来解读。这个位于几方势力交汇点上的地理单元,一直是几方势力争夺的焦点,秦人也曾经渗透进来。而蜀人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间点上向北扩张,很大程度是因为秦人的战略重点在东线,因为这个时候,秦人与魏国在河西地区的争夺,已经jin_ru白热化了。_geng本没有j力和兴趣,跑到秦岭以南去争夺这块化外之地。问题是,无论蜀人封建出去的苴国,在蜀人征_fu汉中盆地的过程中,发挥了何等的作用。从地缘位置上来看,身处成都平原的蜀国贵族都无法直接控制汉中盆地。也就是说,汉中盆地成为了苴国的控制区。这无疑极大的增强了苴国的地缘实力。
蜀人所寻找的“新大陆”在秦岭和大巴山脉之间,如果从山脉的角度为之命名,可以称之为“秦巴谷地”;而如果从河流的角度关注它,则可以标注为“汉水谷地”。从大的地理结构来看,这条谷地的位置,是在渭河平原(关中盆地)与四川盆地之间,秦岭——大巴山脉(又可细分为米仓山和大巴山)就是这三个地理单元的分割线。
蜀人在北出“葭萌”之后,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一条是顺着嘉陵江的西缘“白龙江”上行;另一条则是沿着嘉陵江的东源北上(这一路现在也被认定是正源)。如果从两条路线所指向的地理单元来看,西线显然没有太大潜力。因为白龙江等于是沿着青藏高原的边缘上行(岷山东麓),走这条路线,沿途的地貌基本都是高山峡谷,整体的农业潜力还不如川东。更为危险的是,白龙江本身的水量很大,就算你想开发白龙江那狭窄的谷地也是非常危险的。即使是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危险也依然没有完全解除。如果大家每天看新闻的话,应当对“舟曲”县这个名字有印象。今年8月7日22点,位于白龙江上游的舟曲县发生了特大泥石流,泥石流阻断了白龙江并形成堰塞湖。共计造成了1434人遇难, 331人失踪。这次灾难的形成,固然与白龙江沿岸的过渡开发,植被减少有关,但白龙江水系的水量,和峡谷的落差可见一斑。对于先秦时期的人来说,还远没有到人口爆炸的程度,因此并没有必要冒险去开发这类地区。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