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说到秦国对于蜀地的经营,司马错应该是首功件。当年(前316年)在朝堂之上与张仪辩论,并领军南征巴蜀后,司马错的后半生也注定和四川盆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其实也正是战略家和战术家之间的区别,如果说战术家的作用是在执行层面上,即按照要求“把事情做对”,那么战略家的重点则在于,一开始就“做对的事情”,如果确立正确方向,及它的实施步骤才是这类人所关心的。至于说是否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消化掉一个地缘板块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为了能够让蜀地彻底为秦国所用,司马错后来又曾经两次入蜀平叛。当时间指向公元前280年时,司马错终于有机会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实现他以巴蜀为基地,开辟攻楚第二战场的战略构思。

只不过司马错所带领的秦军,在攻取楚国在长江一线的桥头堡“涪陵”后,并没有再顺江而下,而是转而溯乌江而上。计划了30多年的攻楚行动之所以会作出这种T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秦军没有把握一战攻破楚军的三峡防线,也就是楚国所设置的“巫郡”。纵观历史,这段天险无论掌握在四川盆地还是江汉平原手中,都会对增强自身的防御力。后来三国时期的蜀汉发倾国之兵,试图夺回被吴国所袭取的江汉平原,也未能完全顺江而下,攻入江汉平原,而是在三峡出口处的“夷陵”(宜昌)与吴军决战,并大败而归。而胜利之后的吴军,也没有把握在突破蜀国在三峡水道西端所设立的防线,所以没有乘胜追击。

既然顺江而下的攻楚方案存在很大风险,那么转而向南溯乌江而上,拔除楚国在沿线的据点,然后在接近沅水之时,弃盘登岸,转而攻击楚国在沅水一线的据点,最终将楚国的“黔中郡”,变为秦国的边黔,就成为另一种选择了。

选择这个方案,肯定要比顺长江而下的方案,在行军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可能遇到的抵抗却是最低的,因为无论楚国是否决定先发制人,他们也还没有天真到会认为能够与秦国长久和平下去。所以楚国的抗御重点和主力,都在长江、汉水一线,至于说为南楚之地提供缓冲的“黔中郡”,并不是重点防御的区域。因为按照正常的思维,楚人是很难想到秦国会溯乌江而上,去攻击自己的大后方。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3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3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