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秦军这次攻赵是两路并进,因此很自然的也会有两路统帅。领军由井陉出击赵国的是秦军最著名的军事家族:“蒙”氏家族的奠基人“蒙骜”。说起蒙骜来,可以说是白起死后,秦国在这一时期最为优秀的将领了。在他的带领下,秦军将魏、韩两国压*至济水以南,并攻取赵国的晋阳城。因此让他来承担攻赵的任务,是再He适不过的了。说到蒙氏家族,其实并不是秦国土产的,蒙骜本人是来自秦国的。这也是战国一大特色,人才能够充分流动,到他最能发挥他才能的地方去,而秦国的成功,从人的角度看,也正是重用了这些“客卿”。当然,对于这些人才来说,他们也正是看中了秦国的潜力,才会愿意为之效命。所以我常说,地是死的,人是活的,一个人成长的地方,地缘位置是否重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成长之后的选择。蒙家在秦国最为成功的家族成员要算是蒙骜之孙“蒙恬”了,之所以会这样,倒不是蒙恬的战功就一定比他祖父更高,而是因为他军事生涯的主要对手是匈奴。对于后来的中原王朝来说,这种“对外”战争的意义,总是要大于“nei战”的。也许是因为蒙家在军事上的建树,《寻秦记》、《古今大战秦俑情》、《神话》这类穿越剧中,在选择军事将领甚至主角时,总是会把目光放在蒙氏家族身上。
非常不幸的是,这一次攻击赵国,是蒙骜的最后一次出征。因为秦国的这次攻赵之举,并没有取得取得预期的成功,蒙骜也战败生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战术结果,并不是因为又出现了一个信陵君解救了赵国,而是因为秦国nei部在战术协T上出现了问题。而出现问题的,正是南路准备经由长治盆地,对邯郸执行主攻任务的南路秦军。这一路秦军的统帅并非一位名将,而是一位王族,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不过由于《寻秦记》的原因,许多人还是记住了他的名字,他就是秦王嬴政的D_D“成蛟”。
在五国联军的那次大撤退之时,秦军实际上已经追击至了长治盆地,并在长治盆地西边缘的“屯留”邑(现在县名也是这)建立的据点。这相当于长治盆地作为一个完整的防御圈,已经被刺破了。至于说在信陵君救赵之后,交给魏国以为缓冲的,以高都为中心的晋城盆地,当日其实已经被蒙骜所攻取了(前248年)。即使魏军借着这次五国He纵攻秦夺了回来,在大撤退中也没有力量保有了。长治盆的的被渗入,与晋城盆地的丢失,对于赵国在上党高地的防御自然是十分不利的。如果秦军这时集结重兵由此出击的话,赵军不会再有条件和信心打一场新的“长平之战”,而是将兵力回防邯郸,据城以待援。而秦人对于再来一次邯郸之围,显然已经作好了充分的战术准备。他们倒并不十分担心魏国再出一个信陵君来救越。已经被压*到济水以南的魏国即使有这个想法,也得先突破秦国在河北、河济平原的防御纵shen。
秦国最担心的是北线赵军回援邯郸,如果邯郸城被围,而赵国又无法找到外援的话,那些用来防御匈奴的,战力颇强的数十万赵军(大部分是骑兵),将会是赵国唯一的希望。虽然T回这些军队来解邯郸之围的话,意味着云中郡甚至雁门郡都有可能拱手让给匈奴,但相比于都城有失,这种丢车保帅之举也实属无奈。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