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在一个组织结构成熟的国家,不会因为一个j英人物的陨落而改变他的历史轨迹。相比之下,在一个统一王朝刚刚分裂,群雄并起的时代,j英人物的成败和最终政治格局的形成,关联就相对较大了。这就好比企业管理中有一个“坠机理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熟,可以假定一下它在领导者飞机失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如果马上会的新的领导者出现,并运转正常(甚至更好),那么这个企业的架构就是成熟的;反之,则非常危险。不过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中,在已经发育成熟的地缘格局,这种危险的情况并不会出现。虽然我们在传统叙述历史的文字中,还是常常会为那些英雄人物命运而扼腕,甚至认为某一人的存在可以力挽狂澜。但事实是,无论是作为一国最高领导者的君主,还是统帅三军的将领,所能取得的成就还是和所在国的国力成正比,而优秀的人才也是在按照良禽择木而栖的原则来顺势而为。就象吕不韦的那次投机一样,我们不能说是吕不韦就了一统天下的秦朝,而是他个人的生意头脑,让他有机会站在历史的*尖上。
回到秦国的军事体系中也是这样一种情况,尽管白起、蒙骜这两位战功卓著的将领,先后在军事舞台上谢幕,但秦国很快就有另一位优秀的将领填补了这个空缺。比较幸运的是,这颗新的将星最终帮助了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他就是位列战国四大名将的之列的“王翦”。王翦作为领军人物的开山之作,是在公元前236年攻破了破赵国“阏与”。这一年,离上一次攻赵(前240年,成蛟叛秦,蒙骜身死那次)仅仅相隔了4年。这就是地缘实力的体现,即使赵国能够获得一次战役的胜利,他也无法扩大战果,而秦国有足够的资源和耗尽赵国的最后一滴血。
从战略上来看,秦军的这次出击还是选择了步步为营的做法,即还是先把赵国的势力从上党高地中清除出去。把这项功课做足的意义在于,秦国可以从三个方向对河北平原的赵国核心区同时发动快速攻击。即北线由太原盆地出井陉攻击滹沱河以北地区;中线出长治盆地由滏口陉直取邯郸;南线则由从韩、魏两国手中夺取的河nei之地,向北攻击赵国的南境(魏国已经把漳水以南残存的据点,如“邺”移交给了赵国,自己完全退入中原)。秦国这样做,很大程度是因为两次攻入河北平原都以失败而告终。面对这个打不死的小强,在发动总攻击之前,最好还是让自己的战术空间更大些,而王翦现在就是在为全面攻赵做战略准备。
其实王翦这次不仅仅攻取了“阙与”,而是攻占了整个漳水中、上游地区。也就是说长治盆以,以及周边的山地尽数归秦。只不过由于当年的“阙与”之败,让秦人印象shen刻,因此攻克这个战略价值已经大打折扣的据点,在秦人的心目中反倒比取得整个长治盆地更有意义了。(太原盆地都丢了,这条交通线的作用价值已经不大了,除非赵国还有能力反击)。
不管怎么说,赵国完全退出上党高地,喻示着他们在河北平原的核心区已经无险可守了。战争下一步要怎么走,就要看秦国怎么玩了。面对秦国同时从三个方向发动进攻的可能,赵国所唯一能够指望的,就只有将北线用来防御匈奴的赵军,T回邯郸加强防御了。 这也是赵国所能够用来血拼的最后的资源了,而统领这些援军的就是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
就写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好吧,我们现在就来说说北非。先来解读一下“北非”这个地缘概念,既然叫“北非”,那么自然指的是非洲以北地区了,只不过从方位上来看,我个区域可包含的国家可多可少,但最没有异议,也是北非这个版块中的核心区域,应该是指“临近地中海的北部非洲国家”。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看的话,我们今天所要解读的“北非”,自西向东应该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五个国家。在历史上,由于与欧洲隔地中海相望,北非地区很就成为了地缘政治舞台的主角之一,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扯着欧洲,以及美国的神经。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