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的地格局已经战略走向清晰后,我们就需要把重点放在南部海域了。由于地理距离的关系,中国对于南沙水域的控制力是相对较弱的。除了台湾占据着其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以外,其余可供人类生存的,享有专属经济区的岛屿,都在越、菲两国实际控制之中。而中国方面在南沙群岛最重要的一次战略举动,就是在1988年,以为联He国教科文组织建海洋监测站的名义占据了七个礁石,期间还与越南方面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海战。如果从高丨潮丨期可见陆地(包括岛屿、明礁、沙洲)的角度来为南沙划定板块的话,我们可以将南沙群岛划为北“南沙群岛”和南“南沙群岛”两个板块。这点我们在之前国际部分已经做过详细分析了(详见:南沙可辨岛礁示意图),前者包括了南沙11个可享有专属经济区的岛屿中的10个,最大和最有战略价值的太平岛(唯一有淡水资源的岛屿)也在其nei;而与北部岛屿扎堆分布不同的是,最后一个可住人岛屿“南威岛”,孤单的矗立在北部岛群的西南方向,从而成为南“南沙群岛”的当然核心。
除掉上述两个区域,在南海的最南端,还存在一片只有暗沙、暗礁的海区,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就是被中国认定为最南端国土的“曾M_暗沙”了。如果加上这个区域的话,我们可以将南海南部大致划分为三个板块,为了方便识别,我们可以用这些板块中,最据知名度的岛屿来为他命名:即东北方向的“太平岛板块”;西北方向的“南威岛板块”。以及最南端的“曾M_板块”。假使以陆地面积来衡量这三个板块战略价值的话,太平岛板块无疑应当被评为A级,南威岛板块肯定是B级。无论高低潮都看不到陆地,且离中国本土最远的曾M_板块自然是C级了。问题是陆地面积和岛屿数量,并非是战略评级的唯一标准,就南沙一带目前的地缘格局和潜力来说,真正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评级,就会和我们的普遍认知有所出入了。
人类寻求土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以容纳、繁衍更多的人口,而南沙群岛这种体量的岛屿,显然无法满足这项需求。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它们除了为航行至此捕捞渔业资源的渔民们,提供临时x的落脚点之外,基本没有其他价值。也正因为此,当年中华民国在地图上用九段线把南海一网打尽时,周边国家并没有特别在意。直到有一天,南海海底可能存在数量庞大的石油资源,并且《联He国海洋公约》规定,每个可住人岛屿都最多可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时,这些平时不太为人注意的小岛才引有周边国家的重视。也正是从那时起(70年代),南海诸国开始瓜分南沙诸岛,并设立军事设施。这个变化告诉我们,南海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博弈区,其_geng源并不在于那些可怜的陆地,也不在于那些蔚蓝的海水,甚至是畅游在其间的鱼。海底的资源,特别其中的石油才是大家所争夺的重点(以后也有可能是其他资源,如“可燃冰”)。也就是说,南海的岛屿只是用来从法律角度认为专属经济区的基点,而岛屿周边是否产油才是重点。按照这种标准,我们就需要将视线穿透海水,去看看上述三个板块的石油储量是如何排位的。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