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这些分析,相信大家对于岭南的基本地理结构,以及秦人南征的路线有了基本认识。简单点说,问题归结于“一岭一水”。即秦人如何穿越南岭,征_fu散布于珠江中下游地区的“南越”族的问题。而最终得以让秦人完成征_fu任务的,还是他们开创x的通过灵渠,将湘、漓两水连接起来,以使得华夏核心区的人力、物资补给可以快速覆盖南越地区。
_geng据历史记载,秦人用灭征_fu南越的军队被确定为50万。但实际上,这50万人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战斗兵员。这其中的大部分人员,应该是用来做后勤保障,以及屯垦南越的,实际用来作战的,估计在10万左右。这些数字对于我们来说,只可能是个概数了,除非我们真能有办法穿越回去。其实这几十万人里复究竟有多少是用来直接作战的,又有多少是隶属军队的后勤人员,还有多大比例,是纯粹用来移民固边的,并不重要。对于我们所要解读的大历史来说,清楚三点就行了:一是凭借强大的资源,以及对地理结构He理的改变,秦人用武力超前的征_fu了两广丘陵地区;二是秦帝国前后有总数达数十万之巨的人口,南迁入了岭南;三是这些南迁的华夏人口中的绝大部分是男丁。基于原始的生存法则,以及社会结构,南越之地的华夏化可以说自此全面铺开了。
既然秦人已经初步完成了征_fu南越的工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之直接纳入中央集权的管理结构中了。为此,秦人在越划定了三个郡:南海郡、桂林郡,以及象郡。如果与地理结构和现在的行政区划相对应的话,南海郡大至可以和现在的广东省相对应,包括以珠三角为核心的珠江下游地区,以及相对独立的潮汕平原,其治所“番禺”就是现在广州市的前身;而桂林郡所对应的,就是广西盆地以及现在的广西省腹地了,治所叫作“布山”(广西省桂平市)。
与南海、桂林两郡相比,问题比较复杂的是“象郡”。从地缘结构、文化一脉相承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认为现在的广东省是当年南海郡的延续,广西省是桂林郡的化身,并为之找到地理结构上的支撑。可是象郡,却似乎没有一个独立的地理板块来承载。如果把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与象郡相对应,也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问题是秦帝国真的在那么短的立国时间里,就把实际控制区延伸进了中南半岛吗?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把视线放在水系之上,看看红河水系与珠江水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岭南地区,除了珠江水系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自成体系的地理单元。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