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角色互换,只能做为一种假设来探讨了。现实是二者地缘背景的差异,使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包括经济数据在nei的地缘影响力上,都会存在质的差异。受到这种差异影响的,并不只是shen圳和珠海,珠两口两岸的其他城市也同样由于与两地的地理距离,影响到了自己的地缘结构。单从地理形态上来看,由西、北两江共同冲积而成的西、北江三角洲(珠江口西侧),显然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因此而拥有更多的城市。而东江三角洲所能承载的,就只有 “东莞”这座争议颇多的城市了。
东莞的知名度,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密密麻麻的工厂,和“x都”的别称上。而这两个地缘特征的产生,与它与香港地理关系有着密切关系。当香港的产业开始向nei地转移时,珠三角当然是首当其冲的选择。这甚至也带动了shen圳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并神话般的崛起。不过仅仅是一个shen圳,是无法消化掉香港所辐j出来的能量的。因此与香港在陆地交通上更占优势,并拥有足够发展空间“东莞”成为了香港产业转移的优先选择地。
东莞与香港同处于珠江口东侧的地理关系,甚至为之带来了额外的发展机会。尽管从地理关系上来看,大陆地区寄予厚望的另一个产业输出地“台湾”,似乎更应该由地理位置相对应的闽南地区来接受它的影响力,并因此同样而给予厦门“经济特区”的定位。但沿海平原的狭小,使得闽南以及整个福建地区,并无法消化掉所有从对岸所转移过来的产业。拥有更强腹地,和更多发展空间的珠三角,在同时起步的情况下,同样也接收到了相当数量的台湾产业。就与香港同处自由经济背景下的台湾来说,有香港这个中继站存在,对于kua海而来,且政治上处于对立状态的台商来说,无论从实际业务,还是心理安全上都会有更多帮助。所以地理上更接近于香港的东莞,在承接香港产业转移的时候,也成为了台商在珠三角的重要投资地。只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随着产业和人员的高密度涌入,东莞的行政管理水平显然并没有跟上这个速度。随之带来的就是在城市结构和文化上的无序了。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包括shen圳、东莞在nei的整个珠三角地区,因历史背景而产生,相对于整个nei地的先发优势,已经趋于平淡了。因为这一波热潮而兴盛的新老城市体,需要立足于珠三角原始的地缘辐j能力,而重新审视各自的定位了。换句话说,就是珠三角需要进行新一轮的nei部整He,以应对来自长三江,以及nei地其他地缘板块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之前因外向型经济而各自赚得盆满钵满的珠三角城市们,突然意识到,要想形成He力,进一步提升珠三角的竞争力,它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二千多年来的历史中,从来不成为问题的问题,那就是谁才是珠三角的地缘核心?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