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把海陆丰这个体量颇小的点,单独提出来说,其实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分析客家核心区nei部的几个亚板块时,还会涉及到它。所以前面有朋友觉得“海陆丰”部分只说了一半,也是对的。好了,言归正传,下面我们需要把视线对准神秘的族群“客家”了。
相信无论是自认为“客家人”的朋友,还是很多对汉族南迁_gan兴趣的朋友,都对客家族群的形成,抱有shen厚的兴趣。从族群的源流来看,客家的先祖无疑是从黄河流域的华夏核心区向南迁移而来的。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不断南侵,随着北方汉族政权的覆灭,曾经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迁移。这种由政权组织的迁移,与一般的自然渗透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的规模一般较小,迁移者的社会结构单一(比如商人、失地农民、罪犯),很容易被更占据人口优势的土著族群所同化;而后者却是一个完整的社会迁移,从政治结构,到氏族完整x,都能得到最大的保存。这也就让特点鲜明的“客家”文化诞生,成为了可能。
当然,并不能说华夏民族的每一次大规模南迁,都是因为那些马上民族的入侵。最起码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第一次是因为秦人征_fu南越,有组织的向岭南迁移了60万人口;最后一次则是在60多年前,因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失败,向台湾转入了上百万人口。从迁移特点来看,民国政权入台的那次,倒是和东晋及以后,那些南迁的中原政权有些共同特点,即迁移的组织结构完整,易于形成新的族群。只是客家这个族群概念,在古典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所以这批最后南迁(入台)的北来人口,被贴上“外省人”、“新住民”的标签了。、
1949年的那次迁移,所造成的台湾岛nei地缘结构变化的后果,现在仍在消化之中。抛开政治层面不论,从大历史的角度看,这可以算的上是华夏民族的又一次成功扩张了。尽管台湾岛的华夏化,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开始并成熟了,但在被日本占据将近50年后(算二代了,三代基本可以融He了),为之补充入新的华夏血ye,对于中央之国将台湾岛稳定的纳入核心区,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