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岭南地区的华夏化来说,首征南越的秦帝国应该算是首功了。秦帝国以强制力,向岭南输送的数十万男丁,开始改变了岭南,尤其是广东地区的地缘属x。不过对于华夏文明的传播而言,秦人这次带有军事目的的大迁徙,只能算是一个开始,并不能算是大功告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次迁入的人口,成分比较单一,缺少以家族为单位的,氏族的整体迁入。那些经历过战争、疾病而残存下来的男丁(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以当地的环境和情况来看,消耗掉的会是大多数),尽管还能够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控制南越,但从族群结构上将之完全同化却是不可能的。假如后来的诸多帝国,没有持续的向岭南迁入人口的话,可以肯定的是,独立之后的“南越国”会不可避免的彻底本土化。即使他们的贵族阶级,可能仍然会以自己来自华夏的血统为荣。
真正让岭南成为华夏之地的,并不是象秦汉这样的强大帝国时期,而恰恰是两晋、五代这样的乱世。由于中原地区的持久动*,汉族开始了周期x的,大规模的_yi冠南渡。这种情况下,长江、珠江流域的华夏属x都一次次的得到了加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珠江流域并不是北方人口迁入的第一选择。或者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珠江流域其实是在接受长江流域的二次移民。那些先期在长江流域落脚的华夏移民们,在稳定并实现人口增长时,很自然的会向外进行自然渗透,而珠江流域正是在这种波*式的移民过程中,真正实现华夏化的。
华夏民族在长江、珠江流域的转进过程中,江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说到这里,我们肯定会想到,这是因为大庾岭上的“梅关”通道,在沟通岭南中的重要作用。但其实在民族的缓慢自然迁移过程中,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基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江西封闭的地缘结构,有利于成为一个人口储备库。就这一地缘特点,我们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及过。在最能反映出中央之国核心区nei,诸板块特点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特点就表露无疑了。当江东这他们的吴越文化而自豪,两湖孕育了楚文化之时,江西这个由大别山、罗宵山、南岭、五夷山等山脉He围起来的地缘板块,只能在两个强势文化区中间,以“吴头楚尾”的模糊定位自据。即使是在现在,两湖之地暂时已经退居二级地缘板块。长江角和珠三角因为经济原因,成为地缘重心之后,江西的地缘位置,依然是摇摆不定,无法明确自己究竟应该成为哪一方的腹地。
当然,也不能说赣江流域就完全是一个封闭的地缘板块,所谓的封闭只是相对于它周边的几个省份而已。最起码赣江下游的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在长江成为博弈主战场时,还是能够发挥枢纽作用的。
赣江下游的鄱阳湖平原,成为中央之国核心区的时间,并不会比江东、两湖地区晚多久。当年的吴、楚两国在发展壮大后,都会很自然的沿江向此渗透。比赣北的鄱阳湖平原相比,赣南的那些丘陵区,就要边缘许多了。但历史还是给予了赣南地区登上地缘博弈舞台的机会,比较知名的有两次,一次就是我们这一时段所分析的对象“客家”;另一次则是红色政权的诞生了(如果仔细对比二者的地缘背景,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所覆盖的区域、重心基本雷同)。
从地形图上看,江西的北部,是一个完美的盆地形结构。赣江下游和发源于周边山地上的众多支流,共同汇集成了鄱阳湖,并为之带来的大片的平原区,而东西纵shen稍短的江西南部,情况则正好相反,丘陵地貌为主的地形,相间着由赣江上游诸多河流所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其地缘中心赣州,及其所辖的19个市县(区)都是依这些河谷平原而生。而赣州这个地缘中心,正是这些扇形的赣江上游支流所汇集的中心,象是一个扇柄一样,牢牢的控制着江西的南部。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