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地理、历史两方面着手。首先来看看大的地理结构,记得在战国阶段解读燕国时,对这一地区的地理结构,作过一次粗略的解读。其中有一张图是《辽河流域地理结构图》,正好可以拿出来参考。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沈阳和辽阳的东面,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北接海拔更高的长白山脉,南穿辽东半岛。这条山脉的地理名称就叫作“千山山脉”。而千山所分割的地理单元,就是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长期以来的两大核心板块“下辽河平原”,以及“朝鲜半岛北部沿海平原”。前者基本上是中原政权强盛时,所能在东北方向直接控制的,最顶端的地缘板块;而后者在大部分时候,是由独立状态的,朝鲜半岛本地政权(如箕子朝鲜、高丽等)所覆盖。

在明帝国将蒙古人逐出中原之地后,千山山脉两端的情况也是如此。基于我们分析过的地缘背景,明帝国和二千多年前燕国的控制状态,并没有质的变化。唯一显著不同的是,明朝并没有谋求在朝鲜半岛北部获得一个突出部,以期对朝鲜半岛的进一步渗透。而是满足于维持朝鲜半岛的藩属地位,将鸭绿江作为二国的国境线。并不能说明帝国的国力和进取心就比当年的燕国要差,只不过是二千多年的历史,让明朝的政治家们找到了一个控制朝鲜半岛的,x价比最高的方式罢了,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越南。换句话说,即使是在丛林法则更为适用的古典时期,政治家们也不会象现在的网络暴民那样,动辄喊打喊杀,用灭国屠民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控制力。

既然明朝和朝鲜的地缘关系已经稳定下来了,那么作为东北地区土著居民的代表,nv真人又主要活动在那里呢?可以说除掉下辽河平原的东北地区,都是nv真人的活动区域。而在明帝国建立之后,nv真诸部中位置最靠南的“建州nv真”,也逐渐将自己的核心区,从长白山脉南迁至“千山山脉”。在明帝国强盛的时期,与中原政权关系密切的建州nv真,可以成为帝国间接控制更边远地区和部族的得力助手。而在帝国衰弱之时,最有机会窥伺下辽河平原这块战略要地的,也正是这些与帝国关系密切的,分布在千山山脉的nv真部落。

关于nv真部落的nei部整He,以及明帝国在这当中是怎么处理的,写起来就是一个大部头了。在前几年的明史热中,已经有诸多科班和草_geng出身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过这段历史了。概括的讲,和当年成吉思汗整He蒙古诸部一样,努尔哈*的贡献就是把建州nv真诸部整He到到了一起,并由此而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以和明帝国分庭抗礼。这些被纳入统一管理的nv真诸部,也被重新打造了一个族名“满洲”(后来也成为了东北地区的地理村签)。

努尔哈*在统一nv真诸部之后,为自己建立的政权名称就是“后金”。既然已经国家化了,那么势必要为这个国家寻找一个都城。鉴于“下辽河平原”这时还属于明帝国的直接控制区,初生的后金政权,依旧只能将自己的都城,放在千山山脉之中。这个都城的位置,就是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在成为后金都城之前,它的名字叫作“赫图阿拉”。而在公元1616年,后金政权成立之后,这个升级为都城的城堡,被称之为“兴京”。

对于新生的后金政权来说,他们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一定是攻取千山西侧的下辽河平原。没有这块核心平原,为之提供农业基础的话,满洲人即使在政权组织上进化的再高级,也依旧无法成为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正常国家。这种战略态势,对于早已视nv真人为心腹大患的明帝国来说,当然不会不知道。因此帝国随之所作出的反应,就是集中强大的军力,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包括动员朝鲜的军力,由千山山脉的东侧发动进攻),进攻后金政权的核心区。而这次战役的最终决战地,在历史上非常著名,叫作“萨尔浒”,战役的名称也因此而被叫作“萨尔浒之战”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4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4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