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组织的这场帝国反击战,是在骊山以北一条叫作戏水的河流边上进行的,史称“戏之战”。戏之战的胜利,秦帝国很快占据了军事上的主动权,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挥师东进,以平定关东的叛乱了。没有证据表明骊山那临时组织起来的70万人,都参与了随后的“平叛”。因为在这些人当中,有很大程度是从那些六国故地征T来的。你无法保证他们出关之后,是否还能够维持对帝国“忠诚”。从这个层面上说,章邯所组织的这支大军,主要是在战略上为帝国征取了进行战争动员的时间。在后来长达二年的东征过程中,秦军的成份也逐渐被置换为真正意义上的“秦人”了。
在击溃“张楚政权”的攻秦主力后,章邯和他的秦军后面的军事行动进行的极为顺利。我们在史书中,可以看到秦军沿崤函通道,直至中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而张楚军在曹阳(对应“陕”地)、渑池、熬仓(对应虎牢)、荥阳所组织的逐级抵抗也宣告失败。当秦军东出洛阳盆地,攻占荥阳之后,他们所面对的是已经遍地烽火的六国故地。在这些反抗秦人统治的暴动中,秦人原来的设立的各级军政机构,和那些“义军”正处在胶着状态。一方面,很多城邑和地区,已经被借尸还魂的楚、魏、齐、赵、燕等国所占据(还有部分暂时没有找到政治归属的义军);另一方面仍然有部分地区的帝国官吏,在拼死抵抗。基于擒贼擒王的基本逻辑,陈胜所建立的张楚政权,自然成为了章邯的主要打击目标。基于这个战术目标,jin_ru中原腹地的秦军主力,并没有沿黄河继续东进,而是南下先行攻占了被义军所占的“许县”(许昌),然后再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直B张楚政权刚刚建立的都城“陈”。
当陈胜选择“陈”这个楚地边缘的城邑,作为自己的都城时,他想的更多的应该是以此为基地,能够更好的外联诸侯,对抗秦人。不过秦人的反扑比预想的要更快,也更猛烈。缺乏缓和的“陈”邑,很快就被秦军攻克。如果陈胜这时对他的抗秦事业已经_gan到悲观的话,他应该会沿着颖水快速南下,渡过淮河。在那里,楚国最后的都城“寿春”,能够为张楚政权赢得更多的ChuanXi时间。
退陈胜并非没有过退守淮南的想法,在他从“陈”邑中撤出后,最初的转移方向也的的确是沿颖水南下,退守至“汝*”(网络上永远的热点,安徽省“阜阳”市)。只是在再往南,便可渡过淮河之时,陈胜改变了主意,转而退入了东北方向的“下城父”。对于野心极大,身为农民时便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陈胜来说,并不甘心就此退入淮南,将刚刚在反秦义军中建立起来的威信与影响力拱手让人。在现实世界中,付出与收获总是成正比的,如果你不能有担当,处在博弈的的焦点,那你也不可能指望那些已经自立为王的新晋诸侯们,会再视你为j神领袖,尊你为“陈胜王”。特别是你的草_geng出身,本来就让很多人对你心存疑虑时。
从战略上来看,陈胜如果就此退入淮南,以避秦军锋芒,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对于淮南、江东这些边缘板块,秦人并不认为会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在他们看来,中原、河济、河nei这些传统的博弈中心,才是决定帝国命运的枢纽地区。只要能够迅速的平定河、济两岸。那些边缘地区的反抗就成不了气候。也就是说,如果陈胜能够退入淮南的话,秦军主力就会选择北上,去平定刚刚在魏地、赵地建立的魏、赵政权。只是基于我们刚才分析的原因,陈胜在犹豫之后,还是选择了留在了淮北。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