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田之战失利后,咸阳并没有出现最后抵抗的情况,中央之国的第三位皇帝“子婴”,便出城投降了。这和后世的情况倒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关中失守后,后来的帝国中央,往往会南迁到四川盆地,依托地形获得ChuanXi机会,以蓄势反攻(比如安史之乱时的唐帝国)。如果从心理上分析,这么辛苦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在如此短的时间nei崩溃,让秦人失去了再战下去的勇气(不可能再做的比以前好了)。另一方面,失去了关中这块_geng本之地,秦人对于巴蜀这类边缘之地,也没太大信心。更何况在遍地烽火的情况下,地缘条件更有利于独立的巴蜀之地,还能不能听从帝国的号令还是个未知数。
从蓝田到咸阳的这块地势略高的区域,历史上被称作“灞上”。之所以会有这个称呼,是因为一条叫作“灞水”的河流(渭水支流)。作为关中东南方向最后一道关卡的“蛲关”,就是在古灞水的上游。而刘邦与秦军最后展开决定的地方,则是在灞水西侧的“蓝田”(现在的蓝田县城,在灞水东侧)。所谓灞上,指的就是灞不西侧的这片高地。攻入灞上,并最初受降咸阳的刘邦,实际上也成为了帝国的终结者。在历史上,前一个朝代的直接终结者,往往未必能够成为新王朝的建立者,就象为满洲做嫁_yi裳的李自成一样。不过刘邦显然是个幸运者,历史选择了他,建立了汉帝国。
jin_ru咸阳之后刘邦,现在要面临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统治秦地;二是如何面对项羽。尽管刘邦在攻击武关时,就表现出对秦人的不信任,但现在已经成为关中之主的他,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收取秦人民心的问题的。除非他想的不是作“秦王”,而是抢一把就回老家(项羽就是这样干的)。刘邦的具体作法,在后世无数次被模仿,就是定了三条新规矩:一是杀人偿命,伤人、抢劫者依法治罪;二是除此之外的其余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百姓的工作、生活状态不改变,这也就是所谓的“约法三章”。
在秦人严酷的管理面前,秦人和其他被征_fu者同样在承受着巨大压力。现在,有了刘邦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关中的民心很快就倒向这位新的“秦王”了。毕竟,上层的政治争斗和底层百姓并没有直接关系。绝大部分人,只是关心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因为政治变化而产生变化。如果能够变得更好,那么他们对于政权更迭呈肯定态度;反之,则会无限怀念旧国,并试图干扰新政权的建立。
约法三章的实施,只是为刘邦解决了关中nei部的矛盾,能否在关中称王,最大的变数还是在项羽身上。尽管当日的王命是“先入关中者为王”,但谁都知道,楚国的话语权,是掌握在紧握枪杆的项羽手上的。如果项羽不同意,刘邦的位置也是坐不稳的。为了防止项羽跑到关中来“摘桃子”,刘邦首先想到的,是派军固守函谷关,就象他当日,守在平*不让司马昂过河一样。问题是,你真的守得住吗?
正当刘邦攻入关中之时,项羽也已经收_fu了章邯,挥师南下了。应该说,项羽对于刘邦抢先一步入中关中,是非常不有意见的。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如果没有项羽在河北打败了秦军主力,刘邦的西征之路,是肯定没有这么顺利的。即使项羽对于入主关中称王,没有什么兴趣,但也不愿意将灭秦的功劳,让与他人。
单从实力来看,项羽这时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不光楚军主力、诸侯联军统归自己所辖,章邯所率的20万秦军主力,也同样成了项羽的问下。如果项羽想做的话,总兵力不过数万的刘邦,是无论如何挡不住的。所以说,刘邦寄希望在函谷关挡住项羽,其实是不可取的。即使凭借崤函之险,能够挡住项羽,项羽也可先占河东,再渡河攻入关中。不过在项羽做这些事之前,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解决,那就是如何处理章邯那20万降军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